眼泪的意义:《梁祝》故事改编与新婚姻法宣传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桑弧导演,袁雪芬、范瑞娟主演。不论在剧本的压缩改编及拍摄方式上,抒情性和诗意成为主要的特点。导演桑弧40年代初在上海文华公司担任编剧和导演时,与张爱玲一起合作,曾经执导过《不了情》、《太太万岁》、《假凤虚凰》和《哀乐中年》等。他非常擅长处理都市爱情悲喜剧的微妙之处,“通过大量细碎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示富有生命力的大众文化”,织绘“浮世的悲哀”,因此他的电影作品通常显示出比较浓厚的海派风格。在这部戏曲片中,桑弧也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人手来表达梁祝之间的爱情,对角色的内心转折处理细微。例如在学堂读书一场,戏曲舞台演出中多是用“同窗共读两无猜,志同道合相敬爱,光阴过去如流水,一年一年又一年”,而在电影里则改为“同窗共读两无猜,说古论今喜有伴,嘘寒问暖常关怀。冬去春来容易过,忽忽过了三长载”。配合歌唱的是梁祝二人学堂共同读书、树下一起下棋及祝英台帮梁山伯加衣等温馨的日常生活画面,两人的感情传达得丝丝入扣。而电影中最缠绵动人的场景是“楼台会”。原来的戏曲舞台演出中楼台会一场戏里有梁山伯“告状”争吵的部分,出现了“好气呀!果然负心祝英台,花言巧语欺骗谁”等唱词,传达的是梁山伯气愤难耐的情绪。桑弧认为这与梁深爱祝的情感不连贯而将之删去,最终处理成两人共知婚姻无望,互执双手共诉衷肠,一连串的“我想你”唱得婉转悱恻,把全剧的哀伤情绪推向了高潮:“刀割心肠寸寸碎……”另外,在电影风格上,桑弧采取把纪录片及故事片综合在一起的拍摄方式,创造出中国文人式的清新淡雅、优美抒情的风格。例如电影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座精致的传统舞台,丝绒帷幕拉开以后,还有一层纱幕,透过它,可以隐约看到舞台上的祝家庄和秀丽的江南风景,因此整个画面制造的效果就如在看舞台演出一样。但是它又不是单纯的舞台记录,之后镜头就慢慢地推近到祝英台书楼的窗下,突然间那两扇窗门被推开,女主人公祝英台向窗外眺望,而画外音是优美动人的合唱的歌声。在这整个处理过程中,桑弧比较恰到好处地结合中国传统戏曲的象征风格及电影写实的优点,并充分利用像小桥流水、书院、柳荫、凉亭、传统书法、诗歌等中国传统符号,构造了一个极富江南风情的“文化中国”空间。在美术设计上,电影同时使用实景和绘景,建筑物基本上是写实的,但透过窗户和门阑所看到的自然风景却由有关羞江南山水的绘画所代替,虚实相问,诗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