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地狱》开篇描绘了晚清国势式微的惨淡景象:“疮痍弥望,万族樱罗网,惹得情怀怆惘。国为墟,人如病,看滔天青浪,普渡无航。”这是一个如同“活地狱”一般的世界,毫无生机和希望。因而作者主张,唯有推翻这“活地狱”一般的晚清王朝,国家和人民才有前途和出路。剧作者希望时付代英雄——革命志士们横空出世,“擒贼快擒王”,像宋代抗金的民族英雄韩世忠带领他英勇的韩家军“大战黄天荡”那样,荡涤中华民族的“遍地腥膻”。
以融嬉笑怒骂于一体的“北曲’,——杂剧为载体,晚清剧作家们在《睡狮园》、《胭脂梦》、《活地狱》里。《睡狮园》中,以“睡狮园”隐喻面对民族危机只顾自身逸乐的晚清朝廷,也暗指未觉醒的中国;《胭脂梦》则描写了一个由维新志士和民间反抗力量组成的“血性”世界——“铁血村”;《活地狱》则以“活地狱”来象征晚清政府腐败统治下的中国。以“睡狮”称,则冀其苏醒,以“铁血”称,则寄希望于其“力”,而“活地狱”则唯有毁灭之。喻象的变化背后深藏着迥异的动机,从而成为晚清改良、革命二派各自的“国家寓言”。然而,无论是对作为颓败中国的统治阶层的逸乐场所行、民智未开的中国——“睡狮园”的批判还是对国家的依靠力量、真正的国家主体——“铁血村”的“英雄”的想象,抑或是对灾难深重的民族生存环境的诅咒,都成为晚清知识分子面对日渐“式微”的国运和日渐逼近的瓜分危机的焦虑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