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后来易俗社在其学社章程中对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为实现“新民”构想而采取的若干“开启民智”的做法的反思:认为“学堂”只惠及青年无法涉及“老壮”;“报章”的对象局限在“识字者”群内;“演说”仅及“邑聚少数人”,多数人与之无涉,而“声满天下,遍达于妇孺之耳鼓眼帘而有兴致、有趣味、印诸脑海最深者,其惟戏剧乎。”戏剧因其强大的群众基础,被视为实施教育的“天然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