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1992年越剧《西厢记》的排演,是杨小青导演“诗化越剧”的追求得以实现的标志。《西厢记》是剧作家曾昭弘为茅威涛的度身之作,讲述的是一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虽说中国传统戏曲在处理时空方面独具一格,有着自己一贯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原理,但赋予古典艺术以现代之美,则是导演杨小青对于《西厢记》未来艺术的设想。该剧采用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可旋转的长方形中心舞台,把许多原本发生在同一场景、但是分头铺叙的折子戏自自然然地放进了同一时空,把张生和崔莺莺的行为和心理交织予以展现。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全剧不仅在有限的舞台时间里增加了叙事的内容,而且有利于角色在同一时空中的相互交流和心理呈现,使得原本冗长、繁琐的剧情得到了提炼,有利于诗化的总体风格。比如《惊艳》这段戏的时空:张珙闲游普济寺的大殿外;张珙和莺莺相互窥视的佛事大殿;佛事散去张珙追随莺莺、莺莺回眸大殿一角,它们都不是客观地呈现事件发生的具体单一的空间,而是导演创造出来的一个心理化的舞台空间,它把人物在不同的时刻内心所在意的空间形态凸现了出来,也把人物心灵感应的空间层次表现了出来,它通过远看、近察、对视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令现代科学技术自然地融合在了戏曲艺术的表现之中,而没有使它成为一种纯技术上的堆砌和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