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不可能就某几个剧种来展开论述,只能谈谈地方戏的总体特征。如果把由众多地方戏所构成的中国戏曲置于世界戏剧的版图之中去加以考察,形式特征、精神特质和所扮演的文化角色等多个方位去把握其整体特征,我以为,地域性、乡土性和民间性是中国戏曲最重要的特征。这三种特性是互相关联的,但又是有所区别的。
顾名思义,地方戏就是某一特定地域诞生的戏曲剧种,如果某个剧种缺少地域性——亦即其诞生地的空间特征,这个剧种就不能叫做地方戏,戏曲剧坛上其实是很难找出这种“超空间”的剧种的。戏曲剧种的地域性既是中国戏曲的特点,也是是其优点。这一特征主要是通过声腔和方言体现出来的。地方戏的声腔中民间音乐的成分丰富,能反映一个地域独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积淀,这种声腔与某一方言的关系很密切,能反映某一方言的音乐美,而且一般只能用这种方言演唱。与方言关系越是密切戏曲声腔,其地域性特征也就越强。这类例子在地方戏中比比皆是。1982年12月,著名汉剧演员陈伯华率团赴香港演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次演出团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有些观众就是揣着一片移怀乡爱乡的赤子之情来看戏的……乡音能勾起人们的乡馆晴,这一点不假”。演出开始前,在剧场门前,“随时可以听到纯正的汉口话、武昌话,或者是沔阳话、汉阳话、黄陂话……戏院内外仿佛成了一个‘小湖北’的世界”。方言与乡音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其次,其擅长表现的题材、独有的行当、独有的身段、有特色的主奏乐器、独特的演唱形式等也可以呈现出妇剧种的地域转特色。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地域特征呈现方三式的多样性使得同一地域有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地方戏,同时也给地方戏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地方戏形成之后还可以不断吸收新的地域文化元素,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提升自己的表现力,尽管这种努力会导致地方戏形态的变化,但其地域性特征并不会因此而丧失。就现存的地方戏来看,有的为了拓展覆盖面,有意识地避免过于狭小的地域性——如使用覆盖面稍宽的“官话”,有的则不避地域狭小,使用某一狭小地域独有的方言,其传播范围也一直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