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呼啸山庄》是根据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艾米莉在她们三姐妹中排行老二,著作颇丰,但最脍炙人口的正是《呼啸山庄》。它出版于1847年。原著以山乡荒原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原始的生死之恋的爱情故事。在艾米莉的作品中,《呼啸山庄》是“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是一部“人间情爱的最宏伟的史诗”。它凝聚了艾米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生命激情。
这部文学名著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最早是1920年,由米尔顿·罗斯麦饰希思克利夫,安妮·特雷沃饰凯瑟琳;其后,又先后被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艾尔、英国导演迈克尔·安德逊和罗伯特·福斯特等人搬上银幕。本片是由美国导演威廉·惠勒执导,由英国著名影、剧双栖名星劳伦斯·奥立佛饰演希思克利夫,梅尔·奥勃朗饰演凯瑟琳。本片虽然在原著的情节内容上被大大简化,但为刻画主要人物的需要,威廉·惠勒又新增加了30场戏,所以影片更显得大气磅礴、扣人心弦。加上由曾拍摄过《公民凯恩》、《愤怒的葡萄》等影片的著名摄影师葛雷格·托兰德担任该片的摄影,他与导演的最佳配合,使影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呼啸山庄》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四项提名,但最终只获得最佳摄影奖。虽然输给了《乱世佳人》,但它还是被誉为三十年代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顶峰之作。同时,它还获得了当年度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影片”奖。在影片公映的几个月里,奥立佛和费雯丽的风流艳事正被炒得沸沸扬扬,为该片的宣传上映火上浇油。据全美医院统计,在此期间出生的女婴中,有三分之一被命名为“凯茜”(《呼啸山庄》女主人公的名字)。由此可见当时观众对此片的钟爱之情。
该片导演威廉·惠勒,1902年生于当时属于德国的阿尔萨斯地区。父亲是一个生于瑞士的杂货商。惠勒曾就读于洛商高等商业学校,后到巴黎国家音乐学院学小提琴。1922年,惠勒在巴黎遇到了母亲的远亲,当时美国环球影片公司的经理卡尔·莱默尔,于是他便去美国纽约该公司的总部上班,负责海外宣传事务。以后,他又去了好莱坞学习电影制作,先后作过道具员、照明工、场记、剪辑员和副导演。1925年他独立执导了处女作西部片《骗子巴斯特》。同年,他还在无声片《宾虚传》中任副制片人。接下来他连续导演了40多部以动作为主的西部短片,以后才逐步向长片发展。1928年,他执导了第一部大型喜剧片《你们谁见过凯利?》。接下来,他还执导过音乐片《地狱的英雄们》、《暴风雨》(1930)、《分裂的家》(1931)、喜剧片《善良的仙女》和《令人开心的欺骗》(1935)、心理片《律师》(1933)等影片。1936年,他执导的《他们三个人》和《多兹沃思》两部影片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声誉。
同年,惠勒离开了环球影片公司,开始了跟制片人山姆·高尔德温长期而富有成果的合作。他们合作的第一部影片《学校风云》,也是惠勒与摄影师葛里格·托兰德的第一次合作。后来正是由于托兰德富有新意的技艺与惠勒精致细腻的导演风格相结合,在三四十年代才拍摄了一系列电影精品:如《死路》(1937)、《呼啸山庄》(又译《魂归离恨天》1939)、《小狐狸》(1941)等。托兰德那完善的深焦距镜头使惠勒得以发展自己所钟爱的长镜头,从而保持场景中人物关系的完整。这种拍摄方法给演员表演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时甚至造成演员和导演关系的紧张。如蓓蒂·黛维斯在拍《红衫泪痕》时,把一场戏演了40几遍,惠勒才点头认可。劳伦斯·奥立佛在拍摄《呼啸山庄》时,他把一场戏演了30几遍,惠勒还不满意,奥立佛气得铁青着脸问他:“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演,你就直说吧!”可惠勒是一个不善于叫演员怎么演的人,他只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再来一遍!”直到他满意为止。所以惠勒常常被演员们比作“残酷的工头”。恰恰是他的这种“残酷”培养了许多出色的演员。惠勒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和一丝不苟的导演”,素有“90次拍摄的惠勒”之称。惠勒正是以细腻、完美的导演风格,拍摄了《忠勇之家》(1942又译《米尼佛夫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年代》(1946)和《宾虚传》(1959)三部杰作,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同时这三部影片也是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从而使惠勒跻身于美国著名导演的行列。#p#分页标题#e#
二战期间,惠勒加入了美国空军,随同一支轰炸机部队进驻英国。在此期间,他拍摄了两部反映轰炸德国本土的长纪录片《孟菲斯美女号》和《雷电》。
惠勒不愧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位大师和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一生曾九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1965年获欧文泰堡奖。1976年还荣获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这一少有的殊荣。
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反映种族歧视及其斗争的《L·B·琼斯的解放》。1981年去世。
在该片中饰演希思克利夫的是以演莎剧著称于世的英国著名演员兼导演的劳伦斯·奥立佛。奥立佛1907年5月22日生于英国萨里郡的多金镇。他的母亲是一位坚忍不拔、性情温厚的妇人,她的幽默与笑容给奥立佛幼小的心灵带来无限的温情与快乐。不幸的是,在他十三岁时母亲因患脑瘤去世。冷峻而威严的父亲曾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牛津大学学生,进过剧社、办过学校,后来成了一名神职人员。在父亲的鼓励下,奥立佛才进入伦敦著名的演讲训练班和戏剧艺术中心学校学习。后来又到巴里·杰克逊的伯明翰剧院学艺三年。在这里,他精心研读了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仔细研究了作品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为以后演出和改编莎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奥立佛初期的演戏和拍片都不成功。甚至首次赴好莱坞在《瑞典女王》一片中与饰演皇后的著名影星葛丽泰·嘉宝搭戏也以失败告终。诚如他后来回忆说:“她(嘉宝)在公众心目中有其伟大的形象,可我呢,我那时正象一个木偶般在摸索前进,因而根本无法扮演她热衷的情人。我根本配不上她——那是一次可怕的考验。”
然而奥立佛不懈的努力与追求终于使他获得成功。1933年他重返英国舞台,接连主演了好几部莎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奥瑟罗》、《哈姆雷特》等,均获得成功,从此使他声名大噪。
他载着舞台上的巨大荣誉再次赴好莱坞,主演了《呼啸山庄》、《蝴蝶梦》、《傲慢与偏见》等几部佳片。从此,使他跻身于世界一流影星的行列。
从1943年起,奥立佛开始了他将莎剧搬上银幕的宏伟计划。1945年,他集监制、导演和主演于一身,将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搬上了银幕。影片公映后,轰动欧美达三年之久。这部影片是他艺术创作的不朽丰碑,也是莎剧在银幕上取得空前成功的杰作。该片的成功,获得了第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三项提名。他本人获得了奥斯卡特别奖及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男主角奖。还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
其后,他又自导自演了《王子复仇记》、《理查三世》和《奥瑟罗》等影片。特别是他主演的哈姆雷特成为世界影坛上一个不朽的形象。这些影片不仅使他为莎剧成功地塑造了杰出的银幕形象,同时也给他一生带来了巨大的荣誉:1947年,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爵士头衔;1970年,英女王伊丽莎白又册封他为勋爵。这样,使他成为英国戏剧界第一位终身上院议员。在他的银幕生涯中,曾先后十一次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直到他72岁高龄时,因主演《来自巴西的男孩们》最后一次获该项提名。在第51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授予他“特别荣誉金像奖”,以表彰他毕生对电影艺术的巨大贡献。
奥立佛一生结过三次婚。应该说这三次婚姻中,唯有他与费雯丽的浪漫姻缘风靡全球。费雯丽既给他带来过巨大的欢乐和成功,也给他留下了无限的悲痛与遗憾!他与费雯丽分手后,又与女演员琼·波罗莱特结了婚,并定居布莱顿。他80高龄才宣布退出影坛,但还在舞台与电视界露面,直到1989年去世。
在该片中饰演女主角凯瑟琳的是英籍演员梅尔·奥勃朗。她于1911年生于塔斯马尼亚,她容貌俏丽,长着一头黑色秀发。7岁起随父母居住印度并开始接受教育,17岁到伦敦。先在咖啡厅当女招待,1930年起步入英国影坛,在多部影片中化名艾斯泰尔·汤普森出演小角色。1932年被大导演兼制片人阿历山大·柯达发现,开始主演影片。1935年前往美国发展,当年,她因在《泪洒相思地》一片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提名,很快她便成了大西洋两岸的一颗明星。加上她典雅美丽的容貌和气质使她片约不断。她接连主演了《学校风云》(1936)、《革命情侣》(1936)、《呼啸山庄》(1939)、《雄狮添翼》(1939英)、《天上人间》(1940)、《夫妇之道》(1941)、《渔水重欢》(1941)、《情幻》(1941)、《黑水怪魔》(1944)、《柔肠寸断》(1945)等影片。1945年她在《一曲难忘》中饰演乔治·桑一角再次受到好评。其后,她又主演了《天堂之夜》(1946)、《拿破仑的初恋》(1954)、《奥斯卡》(1966)、《饭店》(1967)等影片。1973年她主演了最后一部影片《幕间》,同时出任该片的制片人和剪辑。此后便宣告息影。#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