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呼啸山庄》在根据艾米莉·勃朗特原著小说改编过程中,编导在基本忠实于原著的主要构架和把握其精髓的前提下,对小说的多视角叙述和情节及人物设置方面都作了适当压缩与调整,同时又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场景。从而使影片显得情节更简洁、人物更集中、对白更精炼、制作更精细,爱情悲剧的主题更突出、更凝重。
影片仍然采用倒叙的手法,不过只用女管家艾伦·丁恩一人回忆的单线结构,紧紧围绕凯茜和希思克利夫从相爱到复仇的生死恋情这一条主要情节线索来进行叙述的。
影片一开始,通过一位在风雪中迷路的陌生人洛克伍德到呼啸山庄借宿的所见所闻和关于凯茜灵魂复归的可怕梦魇,将山庄的荒凉破败景象和几张冷漠阴郁的脸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一种压抑、恐怖和神秘的感觉。正是导演营造的这种爱情悲剧悬念使影片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接下来,便是由艾伦讲述的关于希思克利夫和凯茜的爱情与复仇的故事。
希思克利夫原本是老庄主恩肖从利物浦捡回来的一个流浪儿。他的到来犹如给恩肖家族在水中投下的一颗石子,从此变得不安定起来:恩肖的长子亨德利少爷是一个冷酷、傲慢、自私的人,成天只知道喝酒、赌博、训斥人。他不仅在老恩肖死后将希思克利夫贬为马夫,而且长期侮辱虐待他。所以在希思克利夫心灵深处早就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亨德利的妹妹凯茜和希思克利夫可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每当亨德利欺辱希思克利夫时,她总是站在希思克利夫一边。长大成人后,希思克利夫和凯茜的爱情已到了十分炽热的地步:凯茜在向艾伦谈到她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情时说:“他比我更象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和我是同属于一种类型的人……艾伦,哪怕这个世界一切都消失了,只要希思克利夫还在,生活对我来说还是美好的。”希思克利夫也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我的生命是属于她的。”由此看来,这对生性率直、刚强、感情激越的恋人之间的自然原始的、纯洁无瑕的爱,已到了灵魂合二为一的境界了。
谁知,画眉山庄林敦法官家的一场舞会给这对恋人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如果说粗犷、阴暗的呼啸山庄近似于原始乡村文明的话,那么优美高雅的画眉山庄则象征着现代城市文明。因此,凯茜在林敦家五个星期的疗伤生活,使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她无法抵抗那种上流社会生活对她的诱惑。加上英俊潇洒的埃德加·林敦少爷对她细心照料、体贴入微,而希思克利夫不仅没钱,而且身份低下,她经过矛盾斗争后,终于选择了埃德加。希思克利夫一气之下悄悄出走了。
三年后,当希思克利夫发迹归来时,凯茜早已成为埃德加夫人了。他的爱被剥夺,人性被扭曲,为什么?是世俗的等级观念,是金钱至上的游戏规则,激起了他满腔的仇恨!于是他选择了报复,他不顾凯茜和埃德加的反对,以闪电般的速度和一个他根本不爱的人、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尔结了婚;他买下了呼啸山庄的全部财产,使一贯高傲、残暴的亨德利几乎沦为乞丐,并在他面前俯首听命。当这一切报复计划实现之后,他并未获得胜利的喜悦——因为他最终没有得到凯茜的爱!在凯茜临终前,他和凯茜再次紧紧拥吻在一起,并相互忏悔时,爱情悲剧已无可挽回地成为了现实。剩下的只有灵魂的悲鸣!
希思克利夫的一生虽然饱受屈辱,爱恨交加,但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同命运的不屈抗争精神是极其感人的。然而他最终无法逃避成为那个社会制度的牺牲品。凯茜为了爱情,从反抗到背叛、从悔恨直至付出生命的悲剧一生,说明了她是资产阶级虚伪文明的受害者。从而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道德的残酷和虚伪。
从希思克利夫与凯茜的爱情悲剧中使我们感悟到:人类社会并非一块爱的净土。爱的梦想既美丽又残酷,既有鲜花,也有坟墓。不仅阶级、种族和战争会影响甚至摧毁人类的爱情;门第、金钱与偏见也会扭曲、异化、制约爱情,甚至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当然关键在人类主动的抗争和理智的把握。
影片在艺术上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编导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炽热爱情时,没有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冷静客观地、细腻逼真地去展示那些关于爱情的生活细节,而是象原作那样赋予人物以亢奋、激越的诗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梦幻等手法,去着意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如痴如醉的浪漫情怀。如凯茜把潘尼斯顿山岩比作“城堡”,男女主人公分别是“国王”与“王后”的想象,希思克利夫还形象地表演了一场夺取“城堡”的战斗;又如凯茜关于希思克利夫的“父亲是中国的皇帝,母亲是印度的女王,你是被邪恶的水手绑架到英国来的”近似于神话般的想象;还有关于两颗灵魂“合二为一”及死后灵魂复归的理想梦境等。所有这些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与梦幻,无一不体现着男女主人公对理想爱情的美好憧憬和终生生死相恋的执着与激情!#p#分页标题#e#
其次,导演还善于运用天然的地理自然环境,去营造独特的悲剧氛围。导演对外景地的选择就独具匠心:那山乡僻野的茫茫荒原,那杂草丛生的山乡小径,那怪石嶙峋的光秃秃的山岩,那阴云密布的灰暗天空(全片以冷色调为主),那狂风怒吼、风雪交加的莽莽雪原以及山坡上那座孤零零的阴森、破败的山庄等等。将男女主人公置于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去演绎一段生死相恋的悲剧故事,我以为,与其说把悲剧气氛推到了极至,不如说有点近乎残忍。如果那象征王子城堡的山岩和象征爱情的纯洁与温馨的石楠花,在黑暗中还能给主人公一丝心灵的慰藉的话;然而那荒原、那风雪、那破败孤独的山庄、还有那灵魂的哀鸣等,除了给主人公那粗犷豪放的自然原始的精神之爱以古朴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外,更多地表现了生命力被压抑、爱情被扭曲的社会悲剧气氛,为深刻揭示影片的思想内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正是这种浓烈的悲剧氛围,喻示着男女主人公无法冲破这种“迷雾”,导致悲剧的结局。从而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困惑,唤起观众同主人公一起去同呼吸、共命运,一同去体验生命的脆弱和爱情代价的沉重!
另外,影片在摄影中充分运用深聚焦技巧和特写镜头,深刻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和充分展示人物关系的完整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凯茜在临终前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眼神中蕴含着对希思克利夫深深的忏悔和眷恋之情,希思克利夫闻讯后悲痛欲绝地来到她身旁的那场高潮戏,就是一个典型的长镜头,把两个有情人爱恨交织、生离死别的悲剧气氛推向了极至,令观众无不为之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