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由苏联著名电影剧作家瓦连金·切尔内赫编剧,由青年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执导的70年代以来苏联电影中少有的杰作之一。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卡捷琳娜、果沙等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个人命运的变化折射出苏联整个社会生活的前进步伐。影片公映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苏联国内放映两个月,莫斯科两个放映点,观众就达187万人次,放映一年内,观众则高达7850万人次;在国外30多个国家购买了这部影片的拷贝。影片在欧洲、在美国等上映后,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第53届(1980)奥斯卡奖评选中,它击败了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和日本资深著名导演黑泽明的《影子武士》等名片,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成为苏联电影史上第三次获此殊荣的影片。
导演缅绍夫曾就读于莫斯科艺术剧院表演学校,后又毕业于苏联国立电影大学导演系。1977年他独立执导了第一部影片《决赛》,《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他导演的第二部影片就取得如此成功,足见他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扎实的艺术功底。编剧切尔内赫是苏联六十年代涌现的杰出电影剧作家之一。他出身于农民家庭,毕业于苏联国立电影大学。早年当过报刊记者、编辑,也在电视台工作过。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有《适得其所的人》、《个人意见》、《面包的味道》等都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题材的影片。缅绍夫和切尔内赫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扮演男主角果沙的是苏联著名演员和导演阿列克塞·巴塔洛夫。他于1928年生于一个演员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他小时候就跟着母亲在剧院的后台长大,十二岁就缠着担任剧院领导的母亲要上舞台表演,母亲认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登台是有害的。所以将他送进莫斯科高尔基艺术剧院艺术学校学表演。毕业后,从1950――1953年在苏军中央剧院当演员。1953-1957年在莫斯科高尔基艺术剧院当演员。1954年第一次上银幕,在《大家庭》一片中扮演青年工人阿列克塞·茹尔宾一角,就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真是一鸣惊人。1956年他又主演了《鲁米扬采夫案件》,1957年因主演《雁南飞》中鲍里斯一角而一举成名。他参演的主要影片还有:《母亲》(1956)、《我敬爱的人》(1958)、《带哈巴狗的女人》(1964)、《远方星辰的光》(1965)、《三个胖子》(1966)、《活尸》(1969)、《当心,乌龟》(1970)、《逃亡》(1971)等。巴塔洛夫参加演出的影片共十几部,其中就有六部获国际奖项。像这样才华出众,享有国际声誉的表演艺术家不仅在苏联,而且在世界影坛也是少见的。
在电影导演艺术方面,巴塔洛夫是现实主义的忠实支持者。他执导的影片有:《外套》(1960)、《三个胖子》、《赌徒》(1973,苏、捷合拍)等。从1976年起巴塔洛夫担任苏联国立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领导,1980年获教授职称,1971年起担任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会主席。1976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在该片中饰演女主角卡捷琳娜的是苏联女演员薇拉·阿莲托娃。1942年阿莲托娃出生于一个演员家庭。1965年毕业于莫斯科艺术剧院戏剧学校。毕业后进入莫斯科普希金剧院当演员。1966年从影,在电视剧《如此短暂而又浪漫的生命》中担任角色。在本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因成功扮演卡捷琳娜一角,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在国内和国际均获最佳女演员奖。1984年,她又在《愿望的时代》一片中主演斯维特兰娜一角,将一位颇有阅历,异常干练的中年妻子塑造得十分生动形象,真实感人――她一生为之奋斗的愿望都实现了;但是随着丈夫的猝死,她的一切愿望又都落空了!最后,她只有仰望苍天,发出绝望和反抗的哀号……影片的悲剧结局令观众引起强烈的震撼,同时也给观众留下深深的思索与回味。
阿莲托娃曾在《苏联银幕》杂志发起的观众评选中获得最佳女演员称号。1982年她又被授予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