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片虽然运用传统叙事格局,但编导却巧妙地将人物命运与社会发展、现实生活同共产主义理想相结合,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卡捷琳娜、果沙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还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受到世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影片是以女主人公的命运和生活道路的发展轨迹来构成情节运动的。具体说来,就是在卡捷琳娜与她的两个女友和她前后相识的两个男人之间,构成性格对比的横向层面;而她与两个男人前后相距16年的感情关系,是从生活的纵剖面呈现自我的性格对比。通过这些复杂的现实关系的描写来凸现新时代男女主人公的新形象。在卡捷琳娜的两位同室女友中,冬妮娅是个成熟稳重、待人真诚的姑娘。她以一颗平常实在的心与柯里亚相恋、结婚、生子,一家五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柳德米拉则是一个贪图虚荣、富于幻想的姑娘。在择婿上,她把眼睛始终盯着社会名流,她认为只要抓住一个有钱有势的名流,恰如买彩票中大奖一样而拥有了一切。正是在这种错误的婚恋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最终还得靠自食其力的劳动去生活。跟这两位女友相比,卡捷琳娜既没有冬妮娅的稳重,也没有柳德米拉那么贪图虚荣,而是一个天真纯洁、朴实而又充满理想的农村少女。她们三人虽然性格各异,但有一点都相同,那就是珍视友情。三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亲密无间的纯真友情。特别是当卡捷琳娜在生活中和感情上遭遇困难与挫折时,她们总是及时地给予帮助和精神安慰与鼓励。
由于卡捷琳娜的天真和单纯,加上又刚从农村来到大都市涉世不深,所以在柳德米娜极力的怂恿和劝说下,默认了冒充教授女儿的身份,并迅速与鲁道夫堕入情网;也是由于她的天真与单纯,无法抗拒鲁道夫的诱惑与压力,而轻易失身于他。最终导致了初恋的悲剧。面对沉重的打击,在女友的帮助与鼓励下,她性格中的坚强与自信支撑着她决不向命运低头,通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不仅使她走出了悲剧阴影,还实现了她最终的理想――拿到了大学文凭,当上了大型联合企业的厂长。而且女儿也长大成人,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正当她功成业就,为感情的空白伤心落泪时,她与果沙意外的邂逅而一见钟情。但她又因过于真挚而急切,善良的“欺骗”导致小小的波折,最终在女友的帮助下,划上了人生圆满的句号。编导正是以卡捷琳娜不怕挫折和打击,经过不懈的艰苦奋斗与追求,最终事业和爱情都获得成功的新女性形象而受到全世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果沙是苏联70年代新型工人的典型。他聪明好学,心灵手巧,为人热情豪爽,谈吐幽默风趣。在他身上鲜明地表现出新一代主人翁的自信、自豪和独立自主、勇于创造的精神。他认为,人的价值不在职位高低,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劳动,并由此得到人们的尊重。因此,他这个虽然平凡,但连博士都十分佩服的能工巧匠形象自然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与欢迎。
影片在表现卡捷琳娜的命运与成长经历时,涵盖了苏联社会50年代和70年代,编导通过人物成长的省略技巧,将这两个时代的横断面剪接在一起加以对比,不仅表现了女主人公性格上由幼稚到成熟,事业上由一个普通工人到一个大型企业的厂长,爱情上由初恋的悲剧到二次婚姻的圆满结局等巨大变化;还反映了苏联整个社会生活前进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赋予影片浓厚的时代气息。如影片的前半部分,即50年代末期莫斯科一些事件的再现:人们聚集在马雅可夫斯基广场听诗歌朗诵,在举办法国电影展的影院大门口,观众认出当年红极一时的演员斯莫克图诺夫斯基等热烈场景,展现当时特定的时代特征。到影片的后半部分,即70年代,从莫斯科城市建设的高楼林立的建筑群、商场购物的繁荣景象、城市居民及郊区农民的住房条件的改善,室内装饰和人们服饰及出行交通工具的改善乃至人的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比5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前进的步伐。
该片在艺术上最大的特征就是编导运用轻喜剧的表现手法,赋予影片轻快活泼,积极热情、昂扬向上的情绪基调。这也是影片获得既叫好又叫座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影片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喜剧因素。如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借替教授看房子的机会,柳德米拉与卡茜娅冒充教授的女儿,约请各路名流来参加她们的家庭晚会,并在晚会上,“姐妹”都遇到了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且一见钟情,双双堕入爱河。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喜剧性情节。其次,演员的表演及对白也充满了喜剧色彩。如爱慕虚荣、富于幻想的柳德米拉活脱脱就是一个喜剧人物。在影片开头,她在接电话时的表情、语调及把集体宿舍说成别墅,把管理员柳莎阿姨说成是她奶奶,还有她把追逐名流比成买彩票中大奖及到墓地从墓碑上分析有哪些单身的名流等,无处不显示着人物的喜剧风格,让观众忍俊不禁。#p#分页标题#e#
又如卡捷琳娜与果沙在火车上相遇时,果沙一番幽默风趣的谈吐和表演,在野外聚餐时博士们对果沙的一番夸奖及演员的表演。还有果沙与亚力山德拉关于他和卡茜娅爱情的一些谈话等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喜剧色彩。另外,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和细节也常常具有喜剧意味。如影片开头,冬妮娅的男友柯里亚到集体宿舍约她去看电影时,被正在美容的柳德米拉涂满红色美容膏的脸吓跑了;冬妮娅与柯里亚婚宴上的那张长条桌,从里间屋子延伸到外间屋子,把中间的门都堵住了,两头围坐着喝喜酒的客人,象这些场景无不透视出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还有一点,就是编导在片中运用一个闹钟的上和响这样一个物件式连接的蒙太奇手法,将卡捷琳娜从工人到厂长这段最艰苦的成长岁月(16年)省略了,让人感到她一夜成名。这样处理虽然对人物成长的可信度有所削弱,然而编导正是用轻喜剧这种极富观赏性的表现手法来弥补了它的不足。如果中间插进一段女主人公含辛茹苦,艰苦奋斗的困难岁月的场面,就与影片的整体情绪基调不相吻合了。
另外,在影片的结尾,当卡茜娅和果沙这对有情人经过波折后终成眷属,后面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主题歌那优美的旋律中连接着一个莫斯科之夜万家灯火的长长的摇镜头。这个“一家团圆,万家灯火”的长镜头组接隐含着深刻的寓意,令人回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