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性弊端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事业是在民族矛盾愈演愈烈的时代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其附丽的戏教育思想也必然因是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尽管以“一新人心”为指归、“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整个文化艺术教育总逻辑就拯救民族危亡而言显得有些迂远,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审美功利主义思想延续着传窆统文化经国济世情怀的同时又开启了本土文化教育的现代性征途。但是,当国族矛盾发展到极为剧烈的情况下,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同样具备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一般性特征:“审美功利主义”中的“审美”之现代性内涵被忽略,而剩下的只是“功利主义”的工具性流弊。这点,尤其反映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戏剧教育思想中,“为阶级斗争”以及“为民族解放斗争”成为戏剧教育事业及戏剧教育思想的核心目标,正如贾翼川指出的那样:“与20年代相比,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戏剧教育更多地呈现出为阶级斗争服务、为抗日战争服务的工具性。面对面的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战争造成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使得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等启蒙精神在阶级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面前日益显得无足轻重,而通过现代戏剧教育为某一政治力量或抗日救亡培养宣传人才的观念不断上升。”当然,需要辩证认识的是,由于话剧艺术本身在社会宣传功效上的强大战斗力,在国族矛盾频发的整个现代时期,虽然其发展具有工具主义的流弊,然而正是因为其突出的功利性意图,使其很快就被国家文化教育发展体制所吸纳和重视。“审美功利主义”作为“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大框架下的具体逻辑范式与“审美无功利”作为鉴赏判断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应当得到充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