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过去是没有导演的,它的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没有导演,有了自己的导演,话剧或他方面的导演介入到戏曲。没有导演有导演,这是一戏曲导对戏曲是非常熟悉的,如阿甲、李紫贵。包括阿甲导演的《红灯记》,尽管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导出来的这样一部“样板戏”,有那么多人喜欢,为什么?是与他作为导演的一种戏曲素养、戏曲积淀分开的。20世纪上半叶,实际上是真正的戏曲或者说京剧表演的时代,那个时候不只是从事戏曲工作的人,普遗通的老百姓都受到戏曲的熏陶。这样一种背景就使得1949年以后,包括很多话剧导演、电影导演,像焦菊隐等在从事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的时候都受到了戏曲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阶段。到了近些年,戏曲导演进入一个多元时代,有比较多的话剧导演介入到戏曲舞台创作中,其实应该客观地看到,他们的介入对戏曲所产生的作用,是一种历史必然。之后又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完全不要话剧导演,认为话剧导演不应该介人戏曲;另一种是话剧导演应该取代戏曲导演。对此要—分为二地看,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话剧导演介入戏曲创作中来?要承认此介人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和必然,也确实给戏曲带来了一种新的面貌,它也反映了戏曲导演本身的不足和缺陷。戏曲导演的局限使得前些年一批话剧导演介人戏曲创作中来,这种介入给戏曲带来很大的改观,某种程度上也是给戏曲注入新鲜的活力,其中有很多成功的作品。但是戏曲的出路、戏曲的导演是否就该由话剧导演来取代吗?不是!那么现在戏曲导演应该进入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回答是:戏曲导演应该进入超越话剧导演的时代,这个阶段所蕴含的一层涵义是戏曲应该汲取、学习话剧导演身上所具有的理论素养和艺术敏锐,包括话剧手段本身也有这种力量,当然这种借鉴不是取代戏曲,因为戏曲和话剧完全是两种不同品种的舞台艺术形式,戏曲应该有新的发展,从创作到理论都应该有新的提升,这种提升是建立在对戏曲本质和美学特征更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要想进入这个阶段,戏曲从创作到导演,应该超越话剧导演导戏曲这样一种局面,这种超越,不是说要盲目地排斥话剧导演,而是说要从话剧导演身上看到他们的那种素质、那种能力,并把那种能力和素质转化成戏曲的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假使戏曲导演做到了这一步,那么戏曲的发展可能就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从戏曲发展或者从传统艺术现在的文化地位来看,这样一个时期的来临应为时不会太晚,因为现在已经感受到戏曲导演理论水平、艺术素质和知识结构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包括院校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