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戏曲创作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近些年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创作方面看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剧作家思想的消解和个性的缺乏。新时期以来确实产生了很多剧作家,有思想、有激情、有艺术才能,如魏明伦、陈亚先、盛和煜、郑怀兴、王仁杰、郭启宏等等,但是戏曲的创作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戏曲创作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不论小说或诗歌、散文,是更为个体化的创作。戏曲的创作生产过程远比小说或诗歌复杂得多。一部戏曲作品从创作到最终搬上舞台,会多次反复修改,少则几次,有的十几次,多则二三十次,戏曲创作和生产是一个集体性的过程,它也是剧作家思想逐步流失和个性丧失的过程,剧作家会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这里面有剧作家本身的思想就不能达到很深刻这样的因素,但是更多的可能还是和现有的机制有关,最终创作出来的作品变成一个集体的杂烩。更主要的是对戏曲本质、戏曲美学认识的模糊和“戏剧化”过程所带来的创作和理论的迷失,很多作者都是在写“戏”,忘了是“戏曲”,按照话剧编剧理论构思,节点上加几句诗句唱词而已。这其实是戏曲更致命的认识和理论“危机”,是长期各种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戏曲理论失语、失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