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本体回归方面,无论创作方面也好,理论建设方面也好,出现的是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是戏曲创作和理论发展更高的提升。戏曲创作和研究需要这样一种提升,而不是像过去一样都在搞运动,艺术创作、艺左产也都在搞运动,而是真的回到一种自觉的时代。在一个文化时代里,艺术应该是自觉的。这也表现在近些年来的创作方面,戏曲创作逐渐有一些新的认识,这些新的认识是在向中国戏曲的本质和本体靠近,而不再是盲目地往话剧路上靠,或者变成简单的话剧加唱,这一点在近几年一些有成就的剧作家作品里有很好的体现,包括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晋剧《傅山进京》、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昆曲《北西厢》等。这是一种趋向,这种趋向还表现在国家实施昆曲保护工程以来,昆曲保护的政策方面的一些调整,前些年比较侧重昆曲的创新,现在对昆曲传承和保护更为重视。有一点很有意思,昆曲本来是非常传统的戏曲,但近些年昆曲在文化领域变成非常时尚的一种艺术,这说明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昆曲与当代社会、与21世纪并不是完全不相容的,而是完全能融入当代的。目前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戏改”也好,戏曲的发展也好,它努力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把戏曲从一种传统的艺术、古典艺术过渡到一种当代艺术,要实现这样一种历史的转型。运很多成功的作品,也有很多失误。近几年戏曲创作方面有一个特别好的倾向,即不盲目地追求一种舞美及舞台的华丽奢靡,也不是越来越靠近话剧或其他舞台艺术品种,而是向着戏曲本体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