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近年来我国戏曲的总体走向比较突出的态势之一,就是戏曲界更加注意理性反思,戏曲自身文化身份意识进—步增强;不少戏注重戏曲本体性回归,开始了新的舞台整合,创作手法灵活多变,舞台技术日新月异,剧目往综合性、完整性、精致化发展,同时,以“表演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日益凸显。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难免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
不管本届艺术节还是去年的中国戏剧节,都表明现下戏曲舞台还客观存在某些类似问题:有的“声”、“光”、“电”不太考究,有流于粗俗、浅薄和外在化倾向;有的舞美“主体意识”过强,妨碍和淹没了演员表演,造成对剧作生存空间的挤压,同时也损害了戏剧的整体之美;有的舞台设计表现手法未形成整体统一的艺术语汇,导致前后风格不太一致;有的戏,不太注意景物造型和服装等人物造型之间风格的恸调;有的舞美对戏曲本体审美特性离得较远,缺乏“写意”精神的依托、贯穿,“假定性”、“虚拟性”的艺术处理不甚讲究,舞台景物偏实、偏满,或“笨重有余,灵动不足”,给观众的审美联想带来某种限制,甚至把观众引入戏曲审美欣赏误区;现在舞美多用电脑绘图代替过去的绘景,来无可厚非,然而有些戏直接取自摄影图片,照生活,缺乏艺术想象力和必要的艺术处理,无意中使舞台绘画性、艺术性缺失,韵味荡然蒸无存;有的戏,舞台高科技手段的不恰当运用既淹没表演,也破坏了戏剧的本质和戏曲本体审美特性。
因此,戏曲舞台如何返本开新,如何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妥善对接,如何处理舞台科技运用与戏本体审美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西方话剧舞台汇与中国戏曲舞美的艺术样式妥善融合,以及何真正做到“为戏而作”,“为戏所用”等问题,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依然成为当下理论与实践经常仍要理性反思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尤其是戏曲现代戏,它是“现当代生活的诗化”,舞美创作相对更具挑战性。在这方面,今后还需不断探寻戏曲传统神韵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的路子,还需不断作有益于戏曲现代戏剧目建设和完善的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