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由于历史的缘故,至今跟中国大陆还是处于一种分隔的状态;而台湾电影,也是相对于中国大陆电影、香港电影而独立的处于世界电影之林,并在二十世纪留下无法否认的一笔亮丽。
电影虽然早在十九世纪末就诞生,但台湾地区的电影相对起步很晚,并由于长期受到日本的殖民统治的缘故,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台湾电影还是远远的滞后于同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或者香港电影。
1901年11月台湾开始放映电影作品,由日本人高松丰次郎把十多部新闻短片带到台湾放映。而第一部在台湾地区拍摄的电影是记录片《台湾实况介绍》,1907年2月由高松丰次郎拍摄。尽管这部作品介绍的是当时的台湾的状况,但由于该片从导演到演员等几乎都是来自于日本,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台湾电影。(而此后陆续有新作品在台湾拍摄,但都是带有强烈的殖民色彩的作品,而也不能算是台湾本土作品。)1908年时高松丰次郎还建成了专门为日本人放映电影的电影院“芳乃馆”,而1915年时芳乃馆跟世界馆取得了日本两大电影公司的作品的台湾放映权,于是开始着手排片。但台湾人自己经营电影院是在1921年了,并以放映旧西片为主;1922年的日本人在台湾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大佛的瞳孔》中也才第一次出现了台湾本土人参演,此后还有《老天无情》等也邀请了台湾人参演。
直到1925年,刘喜阳、李松峰、张云鹤等人发起成立了台湾映画研究会,随后才制作了台湾本土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由刘喜阳担任编导,李松峰担任摄影,刘喜阳、连云仙担任主角,讲述一个花花公子雇佣一个流氓劫持一个美丽女子,而那个流氓想独占那女子,幸好女子的情人及时赶到……这部作品票房惨淡,而电影研究会也随之解散。同年,台湾殖民政府还公布了“电影审查法”,而台湾电影更加艰难的发展着,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军战败的十多年时间里,殖民统治者更加加强了对文化创作的压制,而以台湾日本合拍片为主,主要也是推行奴化教育的电影作品。
台湾光复后,台湾电影进入了调整期。由于物价上涨、胶片奇缺等缘故,台湾本土电影生产只有少数的新闻记录片,如《台风》、《今日台湾》等,这也使得台湾电影市场到处充斥着好莱坞电影作品。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不久着手整顿电影业并加强统治,而这时期的代表作品基本上都是跟反共产党有关系,如《永不分离》、《军中芳草》等。此外,台湾电影的另一种重要本土类型作品——闽南语电影也逐渐崛起,尽管台湾光复后第一部台语作品《六才子西厢记》票房失败,但随后不久的《薛平贵与王宝钏》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使得台语片市场被打开,在将近十年时间里足以抗衡国语片。
六十年代中期,台湾电影进入了繁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