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漫长的辩论中,炽烈的忠诚和冷酷的攻击围绕希区柯克此消彼长。首先是侯麦、特吕弗、夏布罗尔、戈达尔等“希派”青年对“迷影情结”的激进式发展,他们在文化形势复杂的观念战斗中,把“电影之爱”(cine-love)发展到一种更纯粹、更痴迷的境界。他们对希区柯克的寸土必争的激情辩护,已经把“迷影情结”从安德烈•巴赞那种电影传道般的理性之爱,蜕变成狂热的激情宣讲,从亨利•朗格卢瓦那种修建电影庙堂的默默工作,变成大张旗鼓的清教徒式的电影战斗。在“希区柯克争论”中,特吕弗、夏布罗尔们把他们对电影的迷恋转移到具体的人物身上,并自觉地搜集、证明和捍卫他们心中钟情的电影大师,这种近乎偏执的收集、证明和捍卫行动,创造了新的电影话语(摄影机笔论、作者论),纠正了知识界的偏见,并奠定了新的电影文化底色。希区柯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种迷影情结的彰显对于电影文化演进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