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头一次这么迫切地想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而且是国产电影。
昨天深夜,我独自看完了从网上下载的《我们俩》,我被一种无声的述说感动了。原来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简单生活,简单电影。没有说出来的爱,才是最真挚的爱。不加修饰的情,才是最真挚的情。
第一个镜头是一张被厚厚的围巾掩住的脸,一双清澈透明的眼睛。我一下子就被这双眼睛吸引住了,有种多年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谓是导演的神来之笔。随着女孩推开一扇陈旧的门,银幕打出“我们俩”三个字,然后片子继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而简单正是整个片子的基调。故事一点也不复杂,一个来北京上大学的女生骑着自行车找房子,住进了一个北京老太太的四合院。开始时两人磨擦不断,谁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多次吵架。后来日久长情,成了忘年交,渐渐地谁也离不开谁。再后来,女生搬出来跟男友同居,老太太一个人闷出病来,再后来老太太给孙子让出了房子,自己搬到郊外,最后病死了。
这样一部电影,要是让老张来拍,绝对可以很煽情,但是却不感人。女导演马俪文不会煽情,却可以感动许多人。一老一少,两个都是极倔强的人,吵嘴争执的时间远多于和平共处,甚至还有彼此的算计。到底是什么让她们相依为伴,甚至生死相系?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同时也不需要答案,因为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不打不相识,先结冤家后聚头,日子久了才知道对方的好。在时光的流逝中,在四季的变换中,温情渐渐化解了矛盾,友情化解了敌对。片中有这样几个细节:刚开始时女孩想放东西到老太太的冰箱,老太太说要收电费,后来老太太说女孩把冰箱当自己家的用时,心里其实没有一点怨言。刚开始时女孩想和老太太共用厨房,老太太说你换煤气啊,后来老太太夸女孩会做菜,主动提出共用厨房。这些变化都让人觉得很自然,因为感情是一点点积累的。让老太太的女儿无法理解的是,老太太对女孩比亲人还亲,其实这很正常,中国有句古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一个朝夕相处的邻居远比偶尔来一次的亲人要可亲得多。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真实,故事来自我们熟悉的生活,一切都那么亲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俩》中的故事,来自于马俪文当年到北京考学、租住老太太屋子的亲身经历,片名似乎受了杨绛《我们仨》的影响。继《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之后,马俪文继续关注老年人的孤独问题。金雅琴的表演炉火纯青,东京电影节封后实乃众望所归。宫哲不算漂亮,但有一种摄人的清纯,她的本色表演让我爱上了这个小女生。窦维的才华不可限量,他的古琴配乐古朴清新,与电影的风格混然一体,增色不少。
令人欣慰的是,这部电影频道投资的小成本影片居然能够进入全国数字电影院线的163家影院上映。正如马俪文所说,这是一次奇迹。小成本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命运多半是“出得了电影局上不了电影院”,在大片横行的中国电影市场,国产艺术电影举步维坚。建议大家都去电影院看,用实际行动支持国产艺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