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好拍摄对象后,我们就要考虑DV纪实片的内容了。拍摄什么内容,剪辑时保留什么,都应该从我们表现的主题出发。而主题是指我们在这部纪实片中最想要表现的东西,是人物对生活的看法呢?还他们对自己“爱好”的“‘炫耀”。总之,我们要通过这些人物或这个故事告诉观众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是一个主题,一种感受,一种警示,一种启迪,一种同情,一种知识,一种时尚,一个惨痛的教训,一种美的享受或是一次纯粹的娱乐。
DV纪实片可以不必太拘泥于深奥的主题,我们要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提炼出甘美的液汁。对于内容的确立是以真实感人为前提的。我们过去认为是“不完美”的内容或是“废掉了”的镜头,在今天的DV纪实片中,可能恰恰会因为它的“真实”而变为“有用”。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DV纪实片的拍摄对象由于是真人真事,许多内容都是我们无法想象和无法控制的。也就是说,在拍摄之前我们可能确立了一些内容,可是人物并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想去活动,事件发展也可能与我们想象完全的不一样,所以在拍摄时,对内容也只能是从大的方面去确定。当然我们也可以去控制,例如,像拍摄剧情片那样,叫他们站在这里或那里,然后再煞有介事地喊“预备”。其实这种控制是最不应该的,因为这样就等于作了假。我们所要做的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意愿去自由地放飞,然后我们再根据自己的观察,尽量多地去拍摄那些想要的放飞镜头。
如果不是在彩排的话,生活事件的真实发展是谁也无法想象和控制的。不光是我们无法对内容确立,就连被摄对象也无法控制。
在编辑《回家过年》时,我们经常把一些看似“废了”的细节,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例如,《回家过年》的老太太要回河北老家了,她高兴得跟孩子似的。当一家人收拾完行李坐在桌前聊天时,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老歌。她唱歌时,我们就悄悄地开始了拍摄。等她唱完歌后,她突然发现我们已经拍下了刚才的演唱时,既意外又不好意思地说:“呀,这就拍下来啦?我要是知道在拍,我就不这么唱了。”这个镜头,如果在过去,我们是要把老太太的话剪掉的,因为不能让她说出来“穿帮”。可现在,我们觉得老太太说这话,心态非常自然真实。实际上,老太太的潜台词是:“早知道你们会拍,我还要唱得更好呢。”我们完整地保留了这个细节,把一种真实给予展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例如,我们在河北邓庄小邓舅舅家的小院里,有一个两三岁的外侄非常胆小,连照相都胆怯。当我们的镜头对着他时,开始他总是左躲右闪,后来我们趁他不注意,一直用镜头偷偷地跟着他。没想到,被他发现了,他一边举着树枝指着我们,一边问旁边的人“他在干吗呢?”话刚落地,他的树枝也跟着就杵了过来。谁也没想到,这么胆小的人竟敢动真的?随着“咣”的一声,树根准确无误地就杵到了我们的UV镜片上。后来,我们把这个镜头编辑了进去,还保留了树棍杵到镜头上的声音。结果,这个“变废为宝”的镜头,果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如我们拍摄的纪实片《朵乐荷》,我们在汽车上见到马路边有一些彝族妇女,她们背着孩子,坐在地上纺线织布,我们立刻停下车来走过去拍摄。当我们的DV摄像机对着一位彝家少妇拍摄时,她由开始的兴奋,突然又变得不乐意了。可能是我们的镜头像枪口一样地老对着她,把她拍毛了。于是,她捡起一旁的小的石子,一下子就朝我们打过来,我们的镜头“本能地躲闪”了一下。如果按照传统的编辑方法,这个“又歪又动”的镜头肯定也是要剪掉的,可我们仍然把它保留在了电影中。现在拿出来看,每当一看到这里时,观众都会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