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说唱艺人的从艺活动除了以上了解到的以外,在别的场合就很难觅其踪了,同时在以上的考察、访谈调查中,也发现了河南说唱艺术的市场中也存在了很多不容乐观的问题,让我们忧心。
这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区域文化的特点,流传范围有限。从调查来看,说唱艺术流传的范围还是不够广泛,它的流传仍然是以农村范围为主,在城市还是没有普及。
2、说唱艺人人才奇缺。通过民间考察得知,说唱艺人队伍日渐萎缩,人才流失,后继乏人。即使坚持演出活动到现在的艺人,也大都是老年人了,记忆力、精力等也都不行了,中年艺人很少,青年艺人更是少之更少,访问的那些民间艺人都说没有徒弟,没有人愿意学这个。
3、演出市场萧条使以说唱为生存的艺人难以为继。多年来,曲艺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还有个别书会、庙会、商业性的演出活动,但是和流行乐等其他繁荣艺术比相差很远。在城市已经基本上难觅其踪,即使在乡间其演出活动相对来说也少得可怜。80年代我省尚有专业曲艺团队130多个,到现在只剩下七八个,许多曲艺工作者纷纷改行。
4、观众层次老化使说唱艺术失去了观众的生力军。说唱艺术的危机还表现在在观众人数的急剧减少和老龄化。在就业、生活、教育、医疗等综合压力下,学生忙于应付学习的压力,力求将来有个好大学上,找到一份好工作;成年人为有一个好的生活而拼命挣扎;没有人肯花那么大段的时间坐下来欣赏,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河南坠子为何物。而农村观众的生力军——青壮年人常年外出打工,这个年龄段的观众群基本上是缺失的,所以农村观众大多也只是限于老年群体。
5、河南传统的说唱艺术的曲种急剧减少。曾经阿南说唱艺术曲种共有五十多种,包括;弦 子书类:河南坠子、河南大调曲子、渔鼓坠、三弦平调、小鼓弦、三弦铰子书、洪山调、洛阳琴书、四股弦书等。鼓板书类:河南鼓词、河洛大鼓、豫东大鼓、大鼓弦、竹板书、瓦碴书、河南道情等等。这些曲种曾经很辉煌,现在仅剩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道情等在生存线上挣扎坚持,剩下的好多曲种都已失传,如大挠、莺歌柳、迷胡书、莲花落、十不闲等等。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还是大众文化生活内容及方式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对说唱艺术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卫星电视、多媒体、英特网为代表的荧屏文化以其快捷方便、内容丰富、选择性、自主参与性强而迅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中心。这些文化现象在短短二十年间就改变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使曾经辉煌的河南曲艺界,现在面临着生存和抢救的艰难处境。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省老一辈曲艺家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并且开始着手倾力培育扶持曲艺新苗,郑州、新乡、开封、南阳等地相继开办了少儿曲艺班或曲艺学校,有关部门也积极开展活动,着力培养曲艺创作的新生力量,这是可喜可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