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当时还组织上海越剧院到各个国家演出。1955年,上海越剧院以“中国越剧团”的名义,到当时的民主德国和苏联访问演出。当时的《戏剧报》对此有图文并茂的介绍,并翻译介绍了苏联《真理报》上两篇观后感。其中一篇是一位名为胡波夫的苏联作者写的《高尚爱情的诗篇——为中国越剧团在莫斯科访问演出举行闭幕三式而作》。作者用“浪漫”和“优美”等词来形容《西厢记》和《梁祝》中的爱情故事,而且文中还特别提起了演出中“艺术化的舞台装置”,并称之“出色地显示了中国色彩诗一般的情感以及中国建筑学上特殊风格的美观”。另外一篇是一位名为卡巴列夫斯基的观众所写的《古老文化的青春——为越剧在莫斯科作访问演出而作》。文章中作者集中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戏,尤其对越剧的音乐部分作了非常仔细和专业的分析,并称整个故事为“意义深长的诗一般的剧情”。同时也对梁山伯的扮演者范瑞娟作了高度的赞扬,称其为“天才性的演员”。最后,作者也对越剧的“艺术装置”赞不绝口,认为它“替整个戏剧的演出增色不少”,并特别指出服装及舞台装置“有绝妙的风格以及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综合起来,当时外国观众都是对越剧中的抒情性及由舞台装置和服装所表现出来的诗意表示了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