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这个词的定义来源无法考证,但它首次出现在40年代意大利电影评论家的文章中。从某个角度而言,这个词代表了年轻一代渴望从传统意大利电影中脱颖而出的愿望。在墨索里尼时代,电影工业一向只拍史诗片,或者关于上流社会生活的通俗剧情片(所谓的白色电话片)。这类影片虚假庸俗,而这些大部具有左倾思想的意大利年轻电影创作者感觉到需要一种“新”的现实主义。有件事情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电影导演让•雷诺阿的影片《托尼》的导演助手就是维斯康蒂。而在1939年法国对德意宣战之前,雷诺阿曾以外交人员的身分到罗马去讲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早的一批创作者(如德西卡,罗西里尼等)大概都听过雷诺阿的讲座。所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三十年代法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影响。电影史学家一般把曾经是雷诺阿的助手的维斯康蒂的《沉沦》(1942)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声。
然而,现在有很多电影史学家认为,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并不是与墨索里尼时代的意大利电影工业彻底无关。例如罗西里尼的影片《白色的船》(1941),虽然带有政宣片性质,但它对于当前事件的记录处理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其他诸如地方方言喜剧或都市通俗剧,都鼓励导演和编剧朝写实方向改进。总而言之,在外来影响与本土传统双重作用下,战后许多导演就开始了以揭露当代社会现实问题为主题的影片创作,这股潮流就是后来影响了全世界的一代电影创作者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