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穆:1916年费家迁居北京,因长年苦读,致左眼失明。后开始接触电影,撰写影评,办电影杂志,翻译英文字幕和撰写说明书。1932年至上海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同年执导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这部电影充分显示出他的导演才华。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人生》、《香雪海》、《天伦》。1936年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北战场精忠录》。“孤岛”时期,导演了《孔夫子》、《世界儿女》及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费穆转向戏剧舞台。抗胜利后重返影坛。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达到了建国前戏曲片拍摄的最高水平。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 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了完美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影片中孤寞萧瑟的小城,残破颓败的家园,杂草蔓生的蜿蜒小道,让人“触目愁肠断”。而三角恋情中一双男女“发乎情止乎礼”的含蓄蕴藉,辅以徐缓节奏,低沉情调,看来凄凄惨惨戚戚,却闪烁着颓靡之美。是特定历史环境中,一幅关照人们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文化心理结构的灰色画卷。影片中多两人或多人镜头,镜头空间完整深远,昭示导演复杂多义犹疑不决的态度。影片隐隐透出的雅文化性,整体的压抑和封闭感,得益于费穆精练的电影语言和超前的电影思维。故事虽然采用的是情节剧的叙事模式,叙说方法却源自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精到的人物心理刻画,恰到好处的情绪渲染和环境气氛造,有十足的中国古典美学写意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