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可以涵盖在以人的艺术表演为核心物的文化形态之中。中华戏曲不仅以表演的内容反映出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以其形态的兴替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曲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起源十分久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丰富、创新与发展,到宋元时期,形成了以南曲戏文、北曲杂剧为代表的优秀的民族戏剧,缔造了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辉煌,相继出现了高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影响深远的戏剧大家。到了明代,随着北曲杂剧演出的衰微,明传奇的创作与演出逐渐兴起,尤其是明末清初以各声腔剧种为主要形式的盛行与发展,则又缔造了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出现了汤显祖、沈璟、高濂、李玉、洪昇、孔尚任、李渔等足以令国人自豪的民族戏剧大家。清代康、雍、乾年间,传奇剧目冗长、枝蔓之弊病进一步凸显,以传奇剧目为主要母体的折子戏流行起来。可以说,折子戏取代全本戏在当时及其后世的流行,是民族戏剧演进的一个重要现象。乾隆中后期,花部戏曲勃兴,最终在道光年间促成了京剧的正式形成并流行至今。此后,民族戏剧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不同戏曲种类开始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恨情,女容华美乓,昆剧的典雅精致,秦腔的高亢秒圣柔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