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叙述一个叫白梅的女孩子,自小家境贫寒,被亲生父母卖给旁人家抚养,而十四岁时又被养父养母转卖入青楼,沦为妓女,以出卖身体换取金钱,供给养父家生活所需。虽然自身身世坎坷,但白梅却并没有埋怨被推入火坑的现实,因为她知道养母之所以出卖她,全是因困苦的生活环境所逼迫的。为了现实的生计问题,白梅在妓院里不得不忍受嫖客们接二连三的凌辱,渐渐习惯麻木的非人生活。妓院是她人生的墓葬,是她人生的炼狱,但离开妓院却又怎样呢?她能够象正常人一样融入这个虚伪而势利的社会环境里吗?答案是模糊的,事实上也没人愿意给她以这样的机会,在众人异样而歧视的眼光下,她甚至不能享有与一般人一样的权利和尊严。她搭上了回乡的火車,却受到一个中年男子的当众调侃,而身边人没人给予她同情,只随声附和着一起对其嘲弄,这种遭遇令她从骨子里泛起了一阵寒意,而这种孤独感,更像是她所看到花花世界,竟是透过那阁楼上极其狹小的、几乎令她窒息的格窗。为了重新找回自我的尊严,她決定要生下属于自己的儿子,因为也只有在自己孩子的目光里,她才不会受到冷漠歧视。只有自己的孩子,才能让她在这世上拥有最后的一点依偎。她开始梦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白梅选择了一个老实的“讨海人”——阿榕来作孩子的爸,在发觉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后,白梅选择回到故乡与母亲、哥嫂同住,同时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她一心希望这个孩子能带给她生命中的温暖与光芒,想带着孩子寻找亲生父亲……
与同年的《儿子的大玩偶》一样,这一部《看海的日子》也是源自于台湾著名乡土文学作家黄春明的小说作品,并由原作者黄春明亲自改编后搬上银幕,同时它也是王童导演第一部与闵南语电影演员合作的电影。这是一段极为凝重的人生记述,人性蜕变与时代的悲怆,是影片所不可能完全刻画得尽的主要命题。故事与日本七十年代末影片《望乡》有着异曲同工的特点,就是以一个妓女的一生遭遇作为叙事的重心,两个主人公的特点相似,随身陷烟花青楼,却有着坚毅,不向命运屈服的个性。本片呈现了女性强韧的生命力,与纯洁高贵的母性本质,是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本片也在台湾电影最为困难的时候创造了不菲的商业成绩,卖座两千三百多万台币,并掀起了新一轮的乡土文学改编电影的热潮,一度将影片的女主角陆小芬重新推向演艺事业的高峰。本片于1983年获第二十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奖(陆小芬)、最佳女配角奖(英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