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自由电影院》(Escape from the 'Liberty' Cinema),1990年,92分钟,彩色。法国阿沃里亚兹国际幻想电影节金奖;欧洲电影奖最佳男配角提名;波兰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及最佳导演金狮奖。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波兰共产主义政权即将结束前夕,主人公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电影审查员Janusz,平时的工作就是检查送来的样片里是否含有一些激进的政治思想或违反道德的内容,然后让影片作者按照他的要求重新修剪。Janusz把电影审查看成是猫抓耗子的游戏,他想让屏幕上的那些角色乖乖地说出自己所希望听到的话,其实这是一个繁琐且无聊的工作,尽管有时他也会因为发现片中一个细微的反动情节而产生成就感。可是某天一切都改变了。。。邻街一座名叫“自由”的电影院里正在上映一部影片《日出》,突然银幕上的人物开始造反,完全不讲事先已审核过的对白,而是按自己的想法随意表演。这引起了一阵骚动,观众从未见过如此怪事,一部再正常不过的温情片居然变成了讥讽政治现实的喜剧。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剧中人说出了他们内心压抑很久却不敢说的话,于是人们开始欢呼,每天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进自由电影院里观看这部神奇的影片。Janusz试图控制混乱的局势,但在与银幕中人交流之后他才明白这些虚构的角色其实也是有思想的。可政府派来调查的高官已接手了此事,同行某影评家忽然记起这很像《开罗的紫玫瑰》里的情节,于是大家找来Woody Allen的影片观看,希望从中找到解决方法,却没料到更诡异的事件即将发生。。。
《逃离自由电影院》是一部几乎快要被遗忘了的影片,在波兰国内或许就没多少人有机会看到它吧,它的编剧兼导演Wojciech Marczewski是70年代末出现的波兰魔幻写实主义电影流派中的一员,可由于当时种种限制,他拍的片子并不多,到后来干脆出国跑到丹麦电影学院教书去了,据说90年后一批北欧新生代导演里有很多都是他的学生。。。但无论如何这些也不能成为可以忘记这部影片的理由,只要世界上还有电影和所谓电影审查机构的存在,人们就不应该忘记这部用奇特的手法展现荒谬审查制度的讽刺片杰作。
因为是幻想片,所以剧中自然有不少超现实的桥段。比如将电影里的场景与现实场景拼接在一起让你难辨虚实;剧中人走出屏幕进入现实与主人公交谈;还有银幕内的人对着镜头和影院内的观众直接对话(如果你看过Michael Haneke的《趣味游戏》的话应该会对这种演员面对镜头与观众交流的画面有所认识吧,本片就大量使用了这种摄影术)。影片首映日期是1990年10月15日,正是波兰首个非共产主义政党上台执政满一年的时候,选择这个时间不是没有道理的,那时铁幕时代刚刚结束,波兰社会转型后不久,许多人还沉浸在对过去的反思之中,同时也看到经历长期的压抑和苦闷后,自由思想开始复苏,是继续维持一贯的保守态度,还是勇敢地去接受新生活,现实中的人与电影里的人同样都面临着抉择。
影片主人公Janusz其实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与妻子离婚多年,独居,身心交瘁,又有点忧郁,一切仿佛都脱离了他的掌控,唯一的安慰就是他还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将电影操纵于手中。然而有一天当他看到窗外那张随风飘荡不受控制的海报时,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果然不久后当电影里的角色都开始姿意妄为甚至跳下屏幕与其理论时,他的最后一点威信也被彻底摧毁了,索性后来他还是良心发现,最后自己走进电影里寻求宽恕。其实一个人的遭遇正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变化历程,电影在当年的东欧国家里被看成是危险的艺术,有太多优秀的创作者被严厉的政府所迫害,而电影审查机构无疑是最大的帮凶,波兰和捷克两个深受其害的国家就是例证。可是当社会动荡人心思变之时,奄奄一息的政府又试图抓住电影这棵救命稻草,只是最后的努力却是徒劳的,电影毕竟只是虚幻的影像,再怎么改动也跟不上人们头脑中思想的改变。
影片的结局可算是我所看过最奇妙也是最伟大的讽刺电影结局之一了。当放映员因为失误而将《开罗的紫玫瑰》与《日出》两部影片的画面重叠在同一张屏幕上时,戏剧化的时刻出现了:《开罗的紫玫瑰》中那个走出银幕的男主角Tom来到的却不是自己的爱人身边,而是走进了《日出》的场景里!一个来自西方世界的美国人与身边一群奇怪的波兰人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关于权利、自由与思想解放的讨论。。。把台下现实中那些波兰政客高官们全给惊得满头冒汗!最后主人公毅然走入银幕,打开门却发现对面屋顶上站满了那些被自己修改过的电影角色,而它们都是来等待他的道歉的。。。#p#分页标题#e#
在赞叹这位波兰导演的想象力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精神的同时,我自然也想到了被无数人骂到臭死的中国电影审查局,有多少好片是被他们“和谐”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一下自己对国产电影的看法,在我们国家里电影更多是被当作教育大众的思想引导工具而并非单纯为取悦观众或表达创作者个人观点的途径,所以为了“和谐”社会体制可以将一切电影内容、主题、角色和风格上的多元化给抹杀掉,这与铁幕时代的东欧在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用的手段更简单暴力一点,而我们向来采用迂回温柔的路线,干什么事都非得先披上一件“美好”的外衣,最终想达到的目的都一样。更可恨的是我们的电影人不仅没有人家波兰电影人的反思态度,反而会一味去迎合审查制度而放弃自己的思考,实在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