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叙述,淡淡的镜头切换,淡淡的音乐流转,就在这所有的平静中有那么深的触动,关于人生、梦想、真情。这部电影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叙述形式展开,影片开始,一位老人不断拨打电话寻找她的儿子,她30年没有回家的儿子。镜头转换,一位年近50的男人在暴风雨的夜晚回到住所,妻子告诉他,他的妈妈来电话了,说艾弗多死了,明天举行葬礼。男子渐渐躺下,镜头开始由远及近的推进,窗外风雨交加,床边的风铃被吹的叮咚作响。男子开始回忆起从前,故事由此展开。
小男孩多多调皮、搞怪,却喜欢偷看电影。他的爸爸征战苏俄多年未归,母亲靠做针线活养活他和妹妹。我喜欢电影的一个细节,当多多的母亲得知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后,拉着他的小手往回家走,他用孩子的眼光看着泪眼朦胧的妈妈,什么也不懂,只是眼光转向了贴在断壁残垣上的一张电影海报,上面的电影是《乱世佳人》。镜头最终停留在那张海报上,一点一点的拉远。这部电影的出现和此时多多母亲的遭遇多么的契合。
他常常去找放映员艾佛多,从他那里偷很多剪掉的胶片。一个梦想就这样在他幼小的心中扎根,也从此和艾佛多结下了类似于父子间的情谊。艾佛多包容他的小心眼、小错误,也为了保护他阻止他接触电影。却最终被他的执着和天分打动。如果没有艾佛多,多多没有机会学放映,学剪辑电影胶片,更不会明白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也就不会取得后来的成就。如果没有多多,艾佛多早就已经葬身火海,他的人生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乐趣和寄托。他们两个虽然年龄相差几十岁,但彼此已经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天堂电影院见证了多多的成长,也见证了多多的初恋。随着天堂电影院被毁、重建、繁荣、没落;放映的电影从黑白无声到黑白有声再到彩色;放映的设备从落后到先进;多多的生活发生着很多改变。曾经,他听了艾佛多的故事,就许下“我会一直等在你窗下,直到你改变心意打开窗户的那一刻”的诺言,他最终得到了那个女子的爱,然而初恋如此短暂。女子说“你服兵役走的那天,在天堂电影院等我。”然而,他等了,她没来。一别一辈子。很多人都走了,只有成了盲人的艾佛多还陪着他。可是,人生怎么抵得住生命的苍老。
从部队回来,他已满面沧桑,偌大的广场只有他一个人和两箱行李。他望了望天堂电影院,那种眼神迷离而忧伤。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没有梦想。而小镇的一切还是他走时候的模样,那么死气沉沉、麻木而苍凉。
“人人都有所追求,离开这里。每天待在这里就会把这里当成全世界,会相信事情一成不变。离开之后过了几年,就会了断一切牵挂。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得多。离开这里,去罗马。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我不想听你讲,我要听别人来讲你。”
“不准回来,不准想到我们,不准写信,想家时要熬住,忘了我们。要是你失败逃回来,就别想见到我们!要热爱你的工作,就像小时候热爱放映机。”
这是整个电影最感动我得两段台词。是艾佛多让他重新找回了目标和勇气,也是艾佛多让他学会了坚强和独立。离别的那番话成了他的准则,于是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告别。一别30年,艾佛多到死也没有说一句想见到他,要他回来。这要怎样的爱才可以做到如此的决绝。这次,他回来了,来参加他的葬礼。
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多多的母亲坐在沙发上织毛衣,门铃响了,母亲站起来抱着毛线团去开门。镜头落在沙发上的那半个毛衣上,随着毛线被拉远,毛衣一圈一圈的被拆掉,镜头随着毛线转移,落在母子拥抱的背影上。没有背景音乐,没有正面描写母子相见时的表情和心态,这片空白留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无疑是精彩的一处着笔。
“累吗?“
“不累,飞回来才一个小时。“
仅仅需要一个小时的路,却跨越了三十年的光阴。他开始明白了,有些感情永远也替代不了亲情。30年了,母亲已经步履蹒跚,艾佛多也去世了,神父也已经老去,他还是那样淡然而坚定,眼神中又有一丝的哀伤。再次来到天堂电影院的门前,看到的是落寞的景象,他有些惊讶又有些慌乱。
这个小镇最后的记忆也将消失,他独自走进电影院,站在大厅中环顾四周。仿佛是昨天,他还听到了那些吹着口哨为电影欢呼的观众,空荡荡的大厅反衬着当年的喧哗与欢快。而今,一切都已成过往。他的眼里含着泪,见证了电影院最后的倒塌。那个心中的天堂。#p#分页标题#e#
影片结束在艾佛多送给多多的那部电影里,没有情节,只是所有电影里被神父要求剪掉的吻戏,多么叛逆的一个礼物啊!就像艾佛多教会多多的叛逆离开这里一样。这个礼物无疑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带着在天堂电影院里一切的燥乱和真实,连同那个小镇所有的陈腐和落寞一起,在另一个大屏幕上展现,讽刺而耀眼。
关于理想,天堂电影院里多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热爱的放映事业。关于人生,多多学会了走出去,勇敢地与传统和陈腐的小镇说再见,勇敢地从爱情的挫折中站起来,倔强的离开不肯回来。是艾佛多改变了多多的一生,遇此挚友,此生何幸啊!关于亲情,母亲爱的责罚、细心的照顾、执着的等候。30年相见,却连一句责备的话也不肯讲,能有什么比得上父母无怨无悔付出的一生?又该拿什么来回报?
每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理解都有不同,我不想用官方的解释去诠释这部电影背后的意义。只是谈谈自己的感受。很久了,都没有一部电影让我的内心受到如此大的冲击。这样的震撼应该只有曾经看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的时候体会过。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写了这两篇影评,虽然想写的细节之处还有很多很多,却如何也写不尽心中的点点感触。只是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在国产的文艺片中体会到这样强烈的心灵震撼,为它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