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是美国青年导演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带有实验性的创新之作。影片讲述的是一代报业巨头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事业、爱情、友谊和死亡。凯恩这一人物是根据几位著名美国大亨的生活提炼合成的。不过,更多地是影射了美国报业大王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电影剧本的作者之一赫尔曼·曼凯维奇认识赫斯特,而且与赫斯特的情妇、影星玛丽恩·戴维斯是朋友。这下,惹恼了财大气粗的赫斯特,他扬言要与雷电华影片公司打一场官司。结果使影片的首映式推迟了两个月。当影片好不容易上映后,赫斯特又命令他控制下的一百多家报纸和出版公司对雷电华公司实行全面制裁。吓得许多影院老板怕失去报纸的广告机会而纷纷拒映《公民凯恩》,因而使影片的票房大打折扣。同时,赫斯特又抬出控制好莱坞的洛克菲勒财团的要人,对雷电华公司实行软硬兼施——如果公司能将此片销毁,赫斯特将赔偿全部拍摄成本,还另加一笔酬谢费。雷电华公司根据律师提供的情况,他们的官司不可能输,于是他们冲破一切阻力,《公民凯恩》终于上映了!影片上映后,获得了影评界的高度赞扬。《纽约时报》称“此片对某些腐败现象揭露的深度超过任何一部影片。它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即使不是唯一的。”影片在艺术上的大胆探索令大导演威廉·惠勒和利奥·麦凯里都钦佩不已。《公民凯恩》获得了第十四届奥斯卡奖的九项提名,其中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三项奖都是属于奥逊·威尔斯一人所有。因此年仅25岁的威尔斯以“电影神童”的美称享誉影坛。然而由于赫斯特的影响太大,《公民凯恩》最终只获得了一个最佳原创剧本奖,令威尔斯耿耿于怀。但却获得了1941年纽约影评协会的最佳影片奖。
奥逊·威尔斯1915年5月6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基诺沙。父亲理查德·海德·威尔斯是个发明家兼车灯制造商,母亲是位知名的钢琴师。受母亲的影响,奥逊两岁就登台表演,在华盛顿小学念书时,他就以画漫画、表演和写诗展示出他早熟的天赋。少年时代,他曾随父母去过欧洲、中国上海和牙买加。6岁时,父母离异。不久,母亲在一次旅行中不幸去世。1927年父亲去世后,12岁的威尔斯被芝加哥的一位医生收养。1931年从伊利诺伊州的私人学校多德中学毕业后,去欧洲都柏林化名考入著名的盖特剧院成为一名职业戏剧演员。
1934年返回美国后到广播电台工作。1937年创办了自己的剧团水星剧院。其间,给他带来声誉的是由他改编的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1936)和《尤利乌斯·恺撒》(1937),还有广播剧《星际战争》(1938)等。特别是威尔斯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广播员时,于1938年10月30日——万圣节之夜,他演播了根据H·G·怀尔斯小说改编的广播剧《星际战争》。尽管他事前一再声明这部广播剧纯属虚构,但由于他绘声绘色的演播和凄厉的警报声,使人们从广播里听到外星人已在新泽西州着陆的消息时,令成千上万的人都真以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人们惊恐地四处逃命——在费城,到处可见惊叫着奔跑的妇女和儿童;在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城,救护车的呼叫声此起彼伏;在南方,许多人跪在街头向上帝祈祷流泪忏悔;在纽约,医疗卫生部门的一些医生、护士给报纸打电话,准备去救护伤员;在匹茨堡,有一位妇女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受火星人侮辱……为了尽快平息事件,警察包围了广播电台,当警察冲到演播室门外时,威尔斯仍在忘情地继续着他的演播。一时间,奥逊·威尔斯成了妇孺皆知的广播小天才。1939年,当威尔斯一来到好莱坞,就被业绩平平的雷电华影片公司看上了,立即同他签下了聘约,并授予他制片人兼导演的特殊权利,让他大胆去干。结果他就拍摄了一鸣惊人的《公民凯恩》。成为美国和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42年威尔斯又成功地拍摄了《安培逊大族》,影片重点表现一个陷于腐化堕落而不能自拔的利己主义者。影片在展示人物心理和摄影的明暗对比方面,比《公民凯恩》显得更为精细。然而它在票房上同《公民凯恩》一样遭到失败。接下来,威尔斯拍摄的《恐怖中的旅行》一片在艺术与票房上都遭失败,因此雷电华公司与他解除了聘约。威尔斯被派往电台和剧院工作。
直到1946年,好莱坞才允许威尔斯连续执导了反法西斯惊险片《陌生人》和与他的第二任妻子丽塔·海华斯合作的《上海小姐》(1948)两部影片。在《上海小姐》一片中仍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非线性叙事体现了他的艺术创新意识,而再次遭到好莱坞的冷落。此后威尔斯只好被迫去了欧洲。在那里,他曾将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1948)和《奥塞罗》(1952)搬上银幕,他自己扮演了两部影片的主人公,这是将莎士比亚名著电影艺术化的成功尝试。《奥塞罗》还获得了195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其后,他又拍摄了《秘密档案》(1955年据他的长篇小说《阿卡定先生》改编,法国、西班牙合拍)。在《邪恶的印迹》(1958)中,他设置了十分复杂的侦探情节。1962年为了把卡夫卡的长篇小说《诉讼》(法意德合拍)搬上银幕,他不顾原作者的反对,在片中突出了主人公反抗官僚机器的内容。1966年,他再度将莎士比亚的话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改编成电影《夜半钟声》(又译《福斯塔夫》),并由他亲自扮演了福斯塔夫的悲剧形象。该片获当年度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1967年,他为德国电视台执导了心理片《不朽的故事》。其后他执导或参演的影片还有《俄耳浦斯王》(1969英国)、《内雷特瓦河之战》(1969南斯拉夫)、《双条军规》(1970)、《滑铁卢》(1970意大利)、《骇人听闻的十天》(1971法国)、《金银岛》(兼编剧、1972、英法德西合拍)、《安全地带》(1972)、《苦海余生》(1976英美合拍)等等。#p#分页标题#e#
1973年结束了他的导演生涯后回到了美国。
奥逊·威尔斯一生最美满的婚姻是他与绝色美女、好莱坞著名女演员丽塔·海华斯的姻缘。他于1942年夏天在好友约瑟夫·科顿家举办的晚会上与丽塔·海华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1943年9月7日,丽塔与威尔斯举行婚礼时,丽塔正在出演《封面女郎》一片,聪明的制片人巧妙地将威尔斯与丽塔的结婚仪式与影片中的结婚仪式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令一对新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丽塔陪伴威尔斯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奥逊·威尔斯一生参演的影片有90部,导演的影片却只有14部。但他对世界电影艺术所作的贡献却是巨大的!1970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特别荣誉奖;1975年美国电影研究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2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授予他金奖;1984年美国电影导演、演员公会授予他最高荣誉:格里菲斯奖。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曾高度赞扬威尔斯说:“即使他只拍了《公民凯恩》、《安培逊大族》和《上海小姐》,他仍有资格在为电影史庆功的凯旋门的显要位置上刻上他的名字。”
1985年10月10日,奥逊·威尔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在他的葬礼上,美国演员琪恩·哈克曼感叹地说:“像奥逊·威尔斯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竟然被好莱坞排斥在外,无法实现其艺术宏愿,实在是一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