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它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主义的美学追求,在德国战败后的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迅速地发展,德国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愤然不满,采用表现主义夸张和奇特的艺术语言,作为他们内心恐惧、焦虑的外部流露。
《卡里加里博士》: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1919年)创造出一个纯属于精神病患者的幻想世界,标志着德国表现主义的诞生。它曾被当时的人们以“卡里加里主义”作为表现主义的代名词,便突出了这部影片作为代表作品的重要地位。《卡里加里博士》在表现主义造型风格的处理上,“狂飙社”的三位表现主义画家: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和雷曼绘制布景:建筑物是倾斜的,地面是失去水平线的。表现主义的画家们以一种超现实的扭曲形式创造了影片模糊的幻觉世界。这个布景有效地体现了作品的叙事背景和情调的要求,同时,还在影片中起到了视觉主导作用,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由美工师决定影片视觉风格的先例(在德国,著名的美工师可以拿到比主角还要多的钱,这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区别)。
《泥人哥连》: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1920年),描写了一个由社会政治所造就的专制暴君的残酷,电影精心设计了手提灯光、煤油灯光、火炬等光源效果,用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营造影片的环境气氛。之后,具有表现力地运用灯光效果,最终发展为所有德国电影形式表现的一大特征,同时也为电影恐怖片的造型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经验。
《吸血鬼诺斯费拉枚》:弗莱德立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1922年),是关于吸血鬼的故事,而影片中成群结队的老鼠,则预示着那令人可怖的鼠疫。
《蜡像陈列馆》: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1924年),蜡像馆中3个蜡人起死复生,各自讲述了他们以残酷的刑罚残暴地统治人类的故事。
表现主义作品题材的特征显而易见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往往从那个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