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虽然没有诞生过什么重要的电影流派,但是它有厚重的文化传统,杰出的影工作者,也曾经拍出过不少佳作。 英国最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有三位,即劳伦·奥利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大卫·里恩。
劳伦斯·奥利弗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电影演员,他对莎士比亚的戏剧造诣颇,他也曾在英国、美国的多部影片中担任主角。他最著名的电影作品是他改编莎土比亚戏剧,并自导自演的《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他对原剧本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使其既保留了原剧的精华,又符合电影的规律。本片可谓在电影、戏剧、文学三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戏剧电影”的巅峰之作。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著名的“悬念大师”,他的影片大多是犯罪题材,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乌等为表现主题。他十分注意影片中悬念的营造。他为悬念下过这样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他的影片总是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使观众欲罢不能。希区柯克长期在好莱坞发展,执导了50多部影片。拍摄了如《蝴蝶梦》、《精神病患者》、《群鸟》等。
大卫·里恩早年以擅长拍摄文学戏剧式电影著称。他的《相见恨晚》、《孤星血泪》享有盛誉。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开始专门拍“跨洋电影”,即兼顾到英美两国观众欣赏口味的作品。这就使得他的影片兼备思想性和观赏性。他的《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等巨片场面壮观雄伟,具有史诗般的风格。
另外,瑞典的伯格曼、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也都是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伯格曼的黄金时代,他的影片在国际影坛几乎不间断地获奖。1961年至1963年,他曾连续三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是典型的“作者电影”的代表人物,集编、导于一身,影片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刻地探讨诸如人生的孤独与痛苦,上帝是否存在,生与死、善与恶的关系等这些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堪称“电影哲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第七封印》、《野草莓》、《呼喊与细语》、《芳妮与亚历山大》等。《第七封印》讲述了在中世纪,远征归来的骑士及其随行的人们在大瘟疫中的一次旅行。《野草莓》讲述了一位年老的医学授,在去接受荣誉教授授头衔的路上,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反思的故事。《呼喊与细语》的主人公是一幢房屋中的三姐妹,两个妹妹照料着患了不治之症的大姐。她们试图互相交流,但终以失败告终。《芳妮与亚历山大》则从两个孩子的视角,表现了一个演剧家庭的悲欢离合。
基耶斯洛夫斯基也是一位哲学气质相当浓厚的电影大师。他的主要作品有《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又译《两生花》)、《十诫》、《三色》等。《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讲述了名字相同,年龄相同,容貌相同的两个女孩的不同际遇;《十诫》系列影片用古希伯来人的戒律,探讨现代人在伦理上的困境;而《三色》则是借法国国旗的蓝、自、红三色为片名,对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进行了深邃的反思。
阿尔莫多瓦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崛起的新锐导演。他的影片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艺术风格,构思新颖,造型新奇,常常带有荒诞、幽默的色彩。其代表作有《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红色高跟鞋》、《关于我的母亲》等。其中《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是他的成名之作。影片讲述了一位被情人抛弃的女演员四处寻她的情人的既可悲可叹,又荒诞可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