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层面上,叙述者则应该理解成一种抽象的存在,是叙事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抽象的故事讲述者。他没有物质上的对应物,只是一种抽象,一旦纪录片创作完成,它就远离了作者,自己独立存在。
与叙述者对应的就是接受者。接受者和叙述者一样,也是虚构之物,是观众在文本中的化身,一旦纪录片拍摄完成,他们就存在了,而且他们只存在于影片的叙事层面上。
从物质层面上,在纪录片中叙述者可以说是创作者,也可以说是解说者或主持人,还可能是片中的某一个角色,甚至就是镜头。接受者是观众。
纪录片中的主持人或解说者往往扮演的就是创作者代言人的角色,他们在片中或是担任"引导者",或是担任"表现者"。
前者的创作者努力隐藏自己的作为创作者主体的存在,尽量还原拍摄客体的自然、本色的原生态风貌,通过对拍摄对象的客观呈现来¡°引导¡±观众进入拍摄对象的世界,即将接受者缝合在故事中。
如:日本纪录片《我长大了》。
后者在片中则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表达创作者的观点、意见和情感,通过参与到被拍摄事件中去来表达较为明确的思想、态度和价值判断。
如:文献纪录片《周恩来》、《邓小平》等。
叙述者有时也会把依附于片中的某个人物,用片中人物的视点来看到片中的世界,也就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创作的纪录片。
把镜头当作叙述着也是许多追求自然、客观的创作者试图达到的境界,即完全的置身事外,完全的不干涉。但这种追求是不可能绝对实现的,因为镜头本身就代表创作者的视点,是主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