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该叫jiro's work+life+dream=sushi 《寿司之神》影评范文
同时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和寿司之神,虽然都是以食物为题材,但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
舌尖上的中国切入点比较大,从自然赋予的食材、到烹饪的炊具和刀法、再到五味的调和等等,由面到点,通过长镜头把大主题分切成一个个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尽管天南海北相隔一方,走不出深山的农民和留洋归来的厨师身份悬殊,但对于一方食物总是抱有感恩和敬畏之心。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是挣钱养家糊口的工具(挖松茸、采莲藕等),也是土地文化的传承。
寿司之神切入点很小,一隅小店,负米其林三星的盛誉,85岁的老人带着两个儿子,从食材的选择、座位的预定与安排、寿司的握制、送盘等,无一不亲力而为。经营这家寿司店是小野二郎毕生的工作,是他几乎全部的生活,也是他从一而终的梦想。松下幸之助等一批老一辈的日本管理者的经验都可以在小野先生的身上窥见一斑,一颗素直的心,和职人精神。
“如果料理的味道都不能打动你自己,那怎么能期盼客人会喜欢”。
关于食材选择的精神——“专注”
食物的好坏,受食材本身的影响最大。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就是每家人只供应一种食材并做到最好。只专注卖虾的人一定会有最好的虾,只卖鲔鱼的那一家也会有最好的鲔鱼。专注做寿司的店,出售的寿司也应当是最好的。所以在小野先生的店里,是不供应佐餐小食的。
关于员工培养的原则——“严格”
如果不是怀揣着一颗认真的心对待料理,那么料理也只会沦落为一顿匆匆忙忙的饱饭。拥有这样的心态,必然要磨练10年以上。小野先生说起自己以前,就算餐厅老板拳打脚踢,也要认真的工作下去。店里一个看似中年的学徒,在烤了200多个玉子烧失败后,小野先生终于点头赞许,而徒弟激动得连眼泪也留下来。身为料理之人,不在于第一个玉子烧有多失败,第200个有多成功,而是这200个之间的时间磨练间塑造出的料理职人精神。
关于待客细节的把握——“细致”
提前至少1个月定位,认真地安排客人的座次,根据客人的性别供应略有差异的寿司以保证所有同伴都能以同样的速率进食。端上第一盘料理时观察客人的偏好情况,对于左撇子的客人立即调整第二盘寿司的位置以便客人取用。
表情相当严肃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炮制寿司并不断开发新品种,甚至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捏制新的寿司。
他熟练地用饭勺舀起一勺米饭置于掌心,食指拇指恰到好处地微微用力将饭团捏成型,既不会松散,又不敦实,斜刀厚切生鱼片,沾些芥末,合力押在饭团上,轻轻摆放在干净的瓷盘中递到客人面前,微微舒一口气却依然严肃的表情,实在不得不对这位高龄却还手脚麻利的先生肃然起敬。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客人说在小野先生面前用餐会很紧张的缘故吧。在他眼中感受到对食材的尊重和对工作生活的热爱,是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