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市场浪潮中,我们迎来的是视觉文化时代。对于真实产品的消费逐步被视象、表象的消费所替代。随着印刷被影视所取代,人们在视觉文化生活中消解了深度,取缔了中心。感观的娱乐享受,简单的快感愉悦取代了精神上的审美。正如哈维所提出的“形象支配着叙事”:我们日益为了形象和符号本身而消费形象和符号,却不是为了它们的“实”或者为了它们可能象征着更深层的价值而消费它们。闲暇消费开始迎合大众的可消遣愉悦、可瞬间感受的特性。作为文化的载体,DV也必然会紧跟这股潮流,竭尽全力地传递受到大众欢迎的娱乐产品。
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的浪潮,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步消失。DV的日常化和生活化正符合这样一个趋势:DV好像是一种大众影视文化上的“卡拉OK”,成为普通人在舞台上尽情表演的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通过DV机,无论是DV机前还是DV机后的拍摄者都走上了舞台。笔者在DV价值论中的记录价值中曾经谈过,DV摄像机的主要消费群是家庭用户,而非大专院校的影视专业学子,家庭DV机的拥有量远远大于电视台的摄像机。据旅游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10个出国旅游的人当中,就有4.6人携带DV机。而从使用率上看,使用过DV机拍家庭录像的占绝大多数,专业为他人拍摄婚庆录像,用于经营的和用DV机拍节目提供给电视台播出的,所占的比例很小。那么用于家庭拍摄的这部分人都拍什么呢?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7%以上的人是旅游风光,23%的人拍自己的家庭成员,5.6%的人拍社会活动,2.6%的人拍宠物,只有1.8%的人会关注与自己的家庭不相关的事。看来,DV多半会在家庭生活的重要时刻出现,它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家庭是社会成员休憩的减压阀,家庭成员对家庭中的电器“电视、电脑、游戏机”都有轻松、愉悦的需求,对DV这种奢侈品的娱乐需求也是一样的。全球化背景下的电视节目(含DV纪录片、DV情节剧、民生新闻),网络媒体,PC,都尽显娱乐本色,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DV,当然也应该突出它娱乐化的本质倾向。
电视娱乐对互动性的要求逐年提高,这有力地彰显了DV的娱乐价值。举个简单的例子,DV栏目以及许多网络媒体一般都接受DV爱好者投稿,这就有一个良好的娱乐互动基础,以往观众拍到的DV瞬间除了自己家庭享用外,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DV平台(主要是网络和电视里开办的栏目)的出现使DV拍摄这种家庭娱乐的层次得以提升,互动使得DV使用者更有娱乐兴趣去参与投稿。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另一个是媒体之间的互动。例如,许多DV作品的浮出水面,首先就是来自于网上。网络的杂志型娱乐特性,无形中增加了DV的娱乐价值,电视节目与互联网联合,可以将DV作品一网打尽。数量上的保证,可以使DV栏目这种老百姓自己参与的节目成为陪伴老百姓过日子的节目。如果是电视台播出的《家庭滑稽录像》,那就更是DV人拍摄的愉悦大众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