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来问我:有没有好剧本!其中还不乏手中拿着钱,急得如同火上房等米下锅的主儿,据他们赌咒发誓地称:只要有好剧本,马上就能开机,就能如何如何……
但当我反问他们什么样的剧本才算是好剧本时,十有八九他们又不知如何回答,能回答上来的也是空泛的说:要能赚钱的,要能获奖的,还要有艺术档次的……这种回答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外行人的美好愿望而已。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能完成如此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的剧本,不说是绝无吧,也只能是仅有!如果把这个美好的愿望做为一种标准,去度量每一个具体的剧本,(包括让那些声名显赫的编剧来创作)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剧本能荣幸过关。具有那样脍炙人口令人心惊肉跳的剧本似乎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尽管人类艺术创作的历史,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
在我们现阶段的影视创作和制作中,似乎有一个怪圈:艺术家们看好的东西,往往不被投资商们所看好――这在艺术越来越依赖于金钱的今天,投资商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而投资商看好的东西,又常常被艺术家和政府主管部门所不接受――这也同样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死存亡;可政府看好的并积极提倡的东西,却也不能幸免地遭到艺术家和投资商的联合不屑一顾和嗤之以鼻。
于是,需要生存的艺术家们,就只能在投资商、政府和艺术之间寻找夹缝,到处钻空子,打“擦边球”,以寻求三者的“完美”统一。从理论上讲,如果谁能真正找到了这种完美和谐的统一,那么他也就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了。
所以,许多已经功成名就了的艺术家,当你问他什么才是好剧本时,他也懵懵懂懂一头雾水。
什么样的剧本才是好剧本?这的确是个很难回答的命题――因为好和不好的概念本身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悬案。
什么是好剧本这个问题,大概是我们影视圈里最经常遇到而又最不好回答的问题,我们每天同各种各样的剧本打交道,但真要硬性的界定出哪一类的好,哪一类的不好,恐怕怎么也难逃形而上学和不懂艺术创作规律之咎!也许,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没有一定之规。
单就题材说:你说主旋律好,但主旋律也确实有不好的――这已被大量的事实所证明。你说动作片不好,可动作片偏偏也有很棒的!这也同样被大量的事实不断地证明。你说写英模人物很难写好,但偏偏就有很多的英模题材就是写得很好;又就创作方式来讲,你说主题先行不对,创作出的东西概念化,“奉命创作”更是写不出什么好东西。但事实告诉我们,有一大批好作品就是主题先行或是“奉命文学”创作出来的,而且我相信,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有大量的好作品是通过主题先行和“奉命”创作出来的。
还有人说,有个好故事,应该是对一个好剧本的起码要求。这话没错,影视作品首先得有人喜欢看,才能谈到其它,才能达到它原想达到的各种预期。但我们在同一部作品里,经常听到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有人说它故事曲折动人千肠百转,就有人说它这是胡编乱造漏洞百出;有人说它非常好看,就又有人说它非常不好看!苍茫世界,芸芸众生,你该听谁的呢?
美国电影的“奥斯卡”奖,是美国的学院奖,它的评委多数由专家、教授和艺术家组成,它的评奖不能说是不看重艺术的,但它所有的获奖影片也必须是票房比较好的影片,也就是观众比较喜欢的影片,这是它获奖影片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这在把艺术同市场解决的比较好的美国来说,什么是好剧本,恐怕已不是什么大问题了,艺术家们把自己的创作目的同丰厚的市场回报结合起来,再加上政治因素,于是好莱坞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再把这些打着鲜明好莱坞印记的影视作品推向全世界,于是世界各地的城市还有乡村,几乎到处充斥着“美国精神”,于是美国影视形成了它在全世界独霸市场畅通无阻的格局,每年为政府创下巨额利润,成为美国出口贸易的第三大支柱产业。#p#分页标题#e#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投资商们希望投资影视作品的钱,能同投资于其它行业的钱一样,能有所增值,有所回报,这是无可非议的;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影视作品能成为教育人民,提高国民素质和精神的“工程”,这也是绝对正确和正常的;艺术家们则是要通过影视这种手段,既要证实自己的艺术追求,又要体现个体的生存价值。应该说,艺术家们的想法没错,同样应该被理解和支持!
所以,当不知哪个聪明人提出了影视创作应该“三性统一”的问题时,马上得到各方人士不约而同的附和和拥护。
关键的问题是,在实践中,这“三性统一”的对艺术创作的要求,往往化作了三股力量,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碰撞,互相掣肘,使具体创作人员(或者叫干活的)无所适从。而最终导致的结局是,要不就是由其中一“性”,比较强大方说了算,使作品有所侧重,或者干脆就一“性”,你爱看不看;要不就是各“性”平分秋色,把作品也变成了温吞水,看着什么也不缺,就是吃起来没滋没味,与其叫艺术品,还不如叫什么什么的说明书!
好剧本和能拍出好剧的剧本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讲剧本的学府和研究单位,还有比这些学府研究单位更多的专家学者,什么是好剧本,其实从理论上讲,已早有定论。但按着这一理论创作的好剧本不一定能拍出好的影视剧来,这也同样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定论。而能拍出好的影视剧的剧本,倒不一定是理论上的好剧本。而我想,要“好剧本”的人,多数要的是后一种剧本。这也许是证明了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但在影视剧没进入拍摄制作之前,就说哪部剧本能拍出好的影视剧来,哪部拍不出好的剧来,这似乎又有些武断,谁也不是神仙和预言家,你凭什么对还没有发生的事下结论!但在影视圈里,不论是决策者,还是艺术家,或是投资商,似乎谁也没有因为将来的不可知性而放弃影视的创作和制作,这个圈里的从业人员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多。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他自己认定的好剧本标准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尽管这种标准往往在事实面前被证明是错的。
如果剧本排除政治因素不算,其实它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它能否达到了特定群体对影视这种特定载体的制作要求。一剧之本,它的主要功能还在于拍摄制作的可操作性。然后创作者通过这种操作过程,来完成各自分工的艺术创作(假如我们忽略它的技术要求的话)。简单地说,就是故事写得好,导演才能把它拍得悬念叠出。人物写得好,演员才能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氛围触动了作曲家的灵感,才有好的影视音乐问世;剧本留出了再创作的想象空间,二度创作的艺术家们,才能在声画上大展才华……然后才有各个观众群体各取所需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视性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特定群体的艺术修养、政治水平和对市场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决策的每一部影视作品将来的命运。
剧本只要达到了投资者对市场的要求,就是好剧本的说法,尽管让官员们愤怒,让艺术家们汗颜,却自有它市场经济的道理。
但一部好剧本的诞生,绝不会是编剧自己能够完成的,除了编剧自身的素质和创作劳动外,它还需要决策者独具的慧眼识珠,需要投资商敢冒的投资风险,更需要圈内同仁的“倾情”提携,还需要运气、公关、机会、甚至炒作……
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的影视创作现状。这样创作出来的剧本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剧本,但它却是那些找剧本的人需要的“好剧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成活率比较高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