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魂断蓝桥》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运用倒叙的结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玛拉和罗依是在一次躲避空袭时相识而一见钟情的。当天晚上罗依因为不能忘情于玛拉而辞掉上校的宴会去看玛拉演出。台上台下,他们用炽热的目光传递着爱情,玛拉还激动得跳错了舞步;演出结束后,玛拉不顾笛尔娃夫人的反对,在烛光俱乐部与心爱的罗依相会,在《一路平安》优美的旋律中,一对恋人紧紧拥吻着如痴如醉的沉浸在幸福的爱河之中;舞会结束后,在告别的一刻,一对有情人又为这漫长而短暂的爱情而难舍难分、深感惋惜;第二天正在思念中的玛拉意外地从窗口看到淋着大雨向她痴情凝望的罗依时,惊喜得发疯似地飞奔到他面前,在雨中长时间的拥吻;然后当他俩以闪电般的速度办好一切手续,急匆匆地赶往教堂举行订婚仪式时,因错过了时间而又感到深深地遗憾;当晚演出前,玛拉接到罗依提前出发的电话,不顾一切地拼命赶到滑铁卢车站时,玛拉却只能带着无限的惆怅,含泪目送远去的列车……影片正是通过这些优美的黑白画面,来表现玛拉和罗依那超越时空、超越一切人为障碍的纯真爱情的。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一天半的时间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这对有情人那炽热甜蜜而又神奇的爱情来说却是不朽的!
应该说,这样纯真炽热的爱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拆散的。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给他们的爱情蒙上了悲剧的阴影。当玛拉在晚报上的前线将士阵亡名单中看到罗依的名字时,顿时悲痛欲绝晕倒在地,以至大病一场。以这一情节悬念为转折,悲剧意识开始袭击玛拉的心灵:为了爱情,玛拉和她最好的女友凯蒂一同被剧团开除,生存的艰难并没有动摇她对爱的信念;当这唯一的希望破灭后,她才被迫和凯蒂一样沦落风尘;罗依活着回来,虽然重新燃起了她爱情的火焰,但当她面对罗依那真诚、炽热的目光和那军人的臂章时,一种强烈的负罪感便油然而生;为了罗依的名誉、为了她生命中唯一纯洁的爱情,也为了她的人格自尊,她最终选择了自我毁灭……
玛拉对罗依的爱是纯真执着的。诚如她说的:“我一生只爱过罗依一个人,别人我谁也没爱过,今后永远也不会。”即使在她得知罗依“阵亡”的消息后,被生活所逼沦落风尘的日子里,她的灵魂仍然是属于罗依的。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一个敢于超越时空,超越一切人为障碍去执着追求真爱的女性,为什么不能超越自我的心理障碍去同命运抗争呢?是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还是编导的局限使然?当然,在强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这也许是我们对一个柔弱女子不应有的苛求!
影片正是通过对玛拉和罗依纯真爱情和人性善与美的细腻展示,并使其同悲剧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向我们透示出:纯真善良的爱之愈深,就越能揭示战争毁灭的残忍和爱情悲剧代价的沉重。当然,促成玛拉的悲剧命运更直接的原因,应该说还是当时英国等级森严的社会意识(门第观念)对人的伤害。
影片获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饰演男女主角的罗伯特·泰勒和费雯·丽精湛的表演。特别是费雯·丽在表演中赋予玛拉这一人物的特殊魅力。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她将一个年轻姑娘突然坠入爱河时的甜蜜感、幸福感、陶醉感表现得相当自然真实、生动感人。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她又将玛拉的矛盾、痛苦、悔恨与绝望的心理流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在玛拉与罗依母亲第一次见面时,为了不让克劳宁夫人知道儿子“阵亡”的消息而伤心,她一面用喝酒来强迫自己镇静,同时又藏起报纸强装笑容,尽量和夫人答话;但一面又抑制不住地流泪、神情慌乱、语无伦次等,将玛拉失去心爱人的极度悲痛和在夫人面前想掩饰而又无法掩饰的复杂心态,表现得是那么逼真,那么感人。又如在罗依带玛拉回家后,受到家人的热情接待,晚会上,她和罗依翩翩起舞,脸上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但我们仍能从她那瞬间忧郁的眼神中读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心灵深处悲苦的沉重。晚上,当她一个人回到卧室时,复杂的思绪使她坐立不安:如果将自己不幸的遭遇隐瞒下去,会因欺骗了心爱的人使她内疚与负罪;如果告诉他,又会伤害他和他家族的名誉;如果舍弃罗依,却又难以割舍自己的一片痴情,同时也辜负了罗依真诚的爱;如果不舍弃他,又无法面对罗依和他的家人……在这里,费雯·丽运用眼神、表情和形体动作真实地展现了玛拉这种极其复杂的心理冲突,揭示了玛拉善良而美好的心灵。#p#分页标题#e#
影片正是通过费雯·丽对角色的独特理解和真挚自然而出色的表演,将玛拉的幸福、痛苦、悔恨与死亡的悲剧命运活脱脱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才激发起观众心灵的强烈震撼和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深深的同情。因此,可以说:玛拉是费雯·丽在银幕上创造的最完美的形象之一。
影片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导演善于运用多种电影元素来刻画人物,营造环境氛围,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对于音乐元素的运用,在该片中是非常独到而出色的。如在影片前半部分,那优美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俱乐部晚会上的华尔兹舞曲、特别是那首令人难忘的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营造出了诗意朦胧、情意绵绵的意境,更加烘托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甜蜜温馨、浪漫与幸福,令观众无不陶醉其中。特别是作为该片主题曲的《一路平安》,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已经成为玛拉和罗依美好爱情的象征和代码。在后面的剧情发展中重复闪回了四次,每次出现,无论是重逢的喜悦还是分离的凄婉,总使人感觉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柔肠寸断的情怀,为全剧悲剧氛围的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就是小道具“吉祥符”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吉祥符”在影片开头与结尾两次出现时,都具有双重含义:既是情节元素,又是玛拉形象的代码。影片的开头,当老年的罗依上校站在滑铁卢大桥上,从怀中掏出吉祥符时,吉祥符就作为影片倒叙结构方法的情节元素在观众心目中产生了一个悬念:这是件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珍视它?当老罗依凝目沉思,玛拉的画外音同时响起时,吉祥符就成了玛拉形象的代码——所谓睹物思人,于是故事的回忆便开始了。在滑铁卢大桥上防空袭前后,吉祥符又出现了两次,它已成为玛拉与罗依一见钟情的爱情媒介与信物。在罗依的家中,玛拉从克劳宁夫人房中出来已决定要离罗依而去,心中无限痛苦时,罗依看见玛拉并未察觉她情绪的变化,而将吉祥符交还给她,两人深深拥吻,罗依道“晚安”,而玛拉却说“再见”,这里就意味着两人的永别。最后在滑铁卢大桥上,玛拉自杀的现场没有出现玛拉的遗体,只见遗留在地上的斑斑血迹和吉祥符,当罗依含泪拾起吉祥符后,它则代表了玛拉的灵魂永远伴随在罗依的身边。虽然玛拉生不能和他在一起,死后她的灵魂也要永远保佑罗依一生平安!于是影片结尾,老年罗依回忆完又将吉祥符珍藏在自己的怀中,令人感慨无限!
最后,就是影片中的滑铁卢大桥,作为全片典型环境的象征造型元素,在片中也反复出现了五次。可以说是它陪同玛拉经历了爱情、沉沦、死亡的全过程。玛拉和罗依的相识相爱、玛拉的卖笑、玛拉的死亡、罗依的回忆都发生在这座大桥上,因而它成为玛拉和罗依爱情悲剧的见证!特别是每次出现时,根据人物情绪的需要,桥上的阴晴雨雪的变化均有不同,起到了典型环境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服务的作用。最后,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魂断蓝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