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之恋》是由法国“新浪潮”另一派“左岸派”的首领人物阿仑·雷乃导演,由同为“左岸派”的主将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以形式新颖和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的一部划时代的杰作。影片一上映,就震动了西方影坛,并获得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位雄踞世界文坛和影坛的女中奇才。1914年4月出生于风景秀丽的越南湄公河畔。18岁回到法国,曾在巴黎大学攻读数学、法律和政治科学,但她却最终选择文学艺术为其终身职业。她从1943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厚颜无耻的人》而步入文坛。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她创作的二十多部小说,特别受到知识界读者的青睐。使她成为当代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还将自己的小说《太平洋堤坝》(1958)、《琴声如诉》(1960)等改编成电影。不过真正开始在世界影坛为她赢得声誉的,还是《广岛之恋》和《长别离》(1961)两部杰作。后一部也获得了戛拉国际电影的金棕榈大奖。从1965年开始,她自编自导了一系列影片,如《音乐》(1966)、《印度之歌》(1974)、《巴克斯特,维拉。巴克斯特》(1976)、《卡车》(1977)、《夜船》(1979)、《大西洋人》(1981)和《罗马对话》(1983)等。1992年她又把根据她亲身经历写成的自传体小说《情人》搬上了影幕,她的这部小说曾被世界各国翻译成43种语言、发行850万册而轰动世界文坛。这次由作者亲自编剧、由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同名影片一上映,又轰动了90年代的世界影坛。
玛格丽特·杜拉斯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奇才,在生活中她又是一位热情似火,放荡不羁的奇女子。她16岁在印度支那时就成了一个中国青年的情人,后来即使在结婚后,仍有几个情人陆续陪伴着她。特别是1943年她与弗朗索瓦·密特朗(曾任法国总统)相遇相知后更使她的生活充满了奇特的经历,她和密特朗保持了长达40年的深厚情谊。她不是一个完人,却是一个奇才。她在八十二年的生命历程中,用她的激情与热血为世界文坛和影坛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阿.仑·雷乃1922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天主教徒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并对电影和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0年代初到巴黎求学,曾在西蒙戏剧训练班和法国高等电影学院学习。1946年开始电影创作,在其后的十一年间拍摄了一系列以采访画家为题材的短纪录片。如1948年拍摄的《凡高》(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和《高更》,还有根据毕加索名画拍摄的《格尔尼卡》等均获得很大成功。1955年他在揭露法西斯死亡营内幕的著名短片《夜与雾》中,将从历史档案馆中得来的黑白照片、新闻片素材和新拍摄的彩色映象混合制作,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因而获得“维戈奖”。经过十一年的短片磨练,不仅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在电影时间性问题方面作出的开创性探索,从而形成了他严密的蒙太奇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广岛之恋》是他拍摄的第一部长片。该片以其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使他与特吕弗、戈达尔等人一同跻身“新浪潮”电影主将的行列。1961年他拍摄的同为“新浪潮”杰作的第二部长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他以非理性的心理连续性代替了逻辑有序性,使整部影片成了潜意识的梦幻般诗意的表现,被人们视为意识流电影的颠峰之作。该片获得196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上两部影片的成功,在法国乃至世界影坛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阿仑·雷乃被公认为是杰出的“新浪潮”导演之一,从而确立了他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从1961――1991年的三十年间,他又成功地执导了十多部影片。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穆里埃尔》(1963,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战争结束》(1966,获法国路易·德吕克奖)、《天命》(1978,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奖)、《我的美国舅舅》(1980,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和国际影评学会评委会奖)。1976年,阿仑·雷乃还被授予法国电影大奖。
在《广岛之恋》中饰演“法国女人”一角的是法国女演员艾曼纽·丽娃。丽娃1953年在巴黎戏剧中心学习戏剧表演,1954年起在巴黎几所剧院从事舞台剧演出,1958年从影。她出演的最著名的影片是在《广岛之恋》和《黛丽莎·戴斯盖鲁》两片中扮演的女主角。两片分获戛纳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后来她在其他一些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那种不能容忍庸俗道德的女性。如《卡波》(1960,意大利)、《阿杜娅和她的女伴》(1960,意大利)、《第八天》(1960)、《莱昂·莫兰神父》(1961)、《请求特赦》(1964)等。她在其后主演的二十多部影片中,《第八天》和《莱昂·莫兰神父》堪称她最为成功的代表作。#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