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菱艳》的编导把轻盈优美、欢快流畅的芭蕾舞,色彩艳丽、精致豪华的灯光布景,如痴如醉、美妙绝伦的音乐和风景秀丽、如诗如画的地域风情,巧妙地编织、融合在一起,将一个如梦如幻的童话故事演绎得酣畅淋漓、魅力无穷。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青睐,成为战后英国电影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故事片等多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彩色片艺术指导和最佳音乐两项奖。
该片获得如此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两位编导在构架影片故事时,采用了剧中剧的套层式结构:即电影和电影中的舞剧。编导采用这种套层式结构的高明之处,首先在于他能把芭蕾舞的表演与电影情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一般的故事片中插入少量的芭蕾舞镜头,起舒缓影片节奏,交待角色身份,烘托人物背景是较常见的。但像这样在台前幕后大段地揉进芭蕾舞,甚至还编织进一段长达16分钟的《红舞鞋》芭蕾舞剧来(这段芭蕾舞的表演已被影评家们认定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而且跟整部影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逻辑轨迹是那么地水乳交融,自然流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魅力,使影片极富观赏性。应该说,在世界电影艺术史上,实属罕见。
采用这种套层式结构的另一个优点是,片中的《红舞鞋》芭蕾舞剧对现实世界的隐喻性,使“两剧”(电影和舞剧)一脉相承,融会贯通,深化了影片的主题。童话改编的舞剧中的小女孩因为热爱舞蹈,穿上红舞鞋去跳舞,谁知魔幻般的红舞鞋一跳起来就不停息,残忍的鞋匠又不愿为姑娘脱下红舞鞋,姑娘最终死去。而影片中的女演员佩姬饰演舞剧中的女主角,穿上红舞鞋去跳舞而一举成名,本来她已经和朱利安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她心中仍舍不下所热爱的芭蕾舞事业。加上莱蒙托夫这个现实中残忍的“鞋匠”,他坚持要让佩姬穿上红舞鞋永远地跳下去,结果佩姬也和小姑娘一样落得个悲剧的结局。因此,应该说,当佩姬在舞剧中饰演的女主角最终死去时,就隐喻着佩姬自身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因为此时佩姬与朱利安的爱情已经成熟)。导致佩姬和她饰演的舞剧中女主角悲剧命运的是一个共同的道具――红舞鞋。在这里,红舞鞋在影片的结构中,它是电影(现实世界)和电影中的舞剧(童话世界)的联结点;在影片的表义系统中,它又象征着艺术,一旦热爱上神圣的艺术,就必须为它而献身。因此,佩姬和她饰演的剧中女主角都是穿上红舞鞋,最终走向了同一归宿。
其次,在影片中,人物间矛盾关系的设置比较简单、明晰,因而,它所表达的主题也就比较浅显而陈旧:事业与爱情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双重的毁灭。作为通俗娱乐片,在这一点上似乎不应苛求。然而它以其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和人物塑造的成功而获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剧中身为芭蕾舞团团主兼导演的莱蒙托夫,是个艺术至上主义者。在他的心目中,信仰艺术就像信奉神一样顶礼膜拜,不准任何人亵渎;即使像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也被他视作庸俗,并与艺术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因此,在公爵夫人的晚宴上,当夫人向莱蒙托夫提出,让佩姬表演一段芭蕾独舞,以表示对各位宾客的谢意时,当场就遭到他蛮横地拒绝。因为他认为神圣的芭蕾舞只能到舞台上去表演。在巴黎演出期间,剧团在排练《吉赛尔》时,该剧的女主角波朗斯卡娅突然当众宣布她将要结婚的消息,事后,他不顾柳波夫“留下这个台柱”的请求,毅然将她辞退――其理由是:“你不能同时兼而有之,一个想要享受爱情生活的舞蹈演员永远不能成为伟大的舞蹈家,永远不能!”实际上,他的这段话也是对佩姬的一个警示,当时佩姬就站在他身旁,当他说最后几个字时还回头看了她一眼。
莱蒙托夫在对待佩姬的态度上,相对于波朗斯卡娅而言,他内心的情感要复杂得多。当莱蒙托夫第一次在晚宴上见到佩姬时,知道她热爱芭蕾舞后,就对她产生了好感。佩姬进入剧团后,他不仅关爱她,在技艺上更是严格训练她、鼓励她、破格提携她。是他力排众议,大胆启用她担当《天鹅湖》和《红舞鞋》两剧的女主角。对此,资质聪颖的佩姬没有令他失望,不仅对他心存感激,还总是用成功的演出来回报他,令他十分欣慰。在柳波夫的生日宴会上,当他没见到佩姬和朱利安两人,并听说他们两人已堕入情网时,他犹如五雷轰顶般惊呆了,顿时歇斯底里地大叫“不可能!不可能!”――是不相信还是不希望?是惋惜还是妒忌?是为艺术还是为爱情?也可能是五味俱全。后来当朱利安和佩姬忍受不了莱蒙托夫的故意挑剔与刁难,一气之下主动请辞到伦敦结婚后,莱蒙托夫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沉默!但他并不甘心,派人四方打听佩姬的消息,当佩姬和姑妈一道从伦敦来休假时,他立即说服佩姬重上《红舞鞋》。年轻有为的作曲家朱利安也不示弱,出于对妻子深深的爱,出于曾被莱蒙托夫辞退过、羞侮过的报复和自己的人格自尊,怎么也不能容忍妻子还在此演出。在两位男人的双重威逼下,在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对抗中,佩姬无法找到支撑点,最后只能以自杀来结束她的艺术生涯和爱情历程。佩姬的死,使莱蒙托夫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不仅悲痛欲绝地、用颤抖的声音向观众宣布了佩姬的死讯,最终一个人孤独痛苦地坐在包厢里,泪流满面地陷入了深深的忏悔与反思......#p#分页标题#e#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莱蒙托夫一直挣扎在双重人性的矛盾痛苦中:表面上看,他是个艺术的忠实捍卫者,为了神圣的艺术,他表现得冷酷无情,甚至达到近乎不通人性的残酷程度(如对波朗斯卡娅);实质上,在他的骨子里,爱情的欲望并没有熄灭,在佩姬面前,他被爱情之火燃烧得不能自已。他在柳波夫生日宴会上和最后与朱利安的争吵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完全失控、歇斯底里,还有他把艺术与爱情绝然对立的观点强加于人,甚至置人于死地等,已将他人性扭曲的一面表露无遗。
另外,英国著名芭蕾演员里昂狄特·玛赛尼、劳勃特·汉普曼及饰演佩姬的年仅22岁的玛洛·希拉等在片中精湛的芭蕾舞表演成为该片最大的看点。使该片在艺术与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而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