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演决定要导一出戏时,他通常会先决定一个剧本。剧作确定之后,他必须进行相关的数据搜集与研究分析,最后修改剧本,用来当做排演时使用的定本。从剧本的选择、分析、概念的形成、剧本修改到场景的分段,我们称之为构思阶段。然而,剧本的选择对一个导演来说,可能是第一个困难的考验。对于许多经验丰富的导演来说,剧本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课题,却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往往一部作品在排练,甚至演出时遭遇到的困难,百分之九十的问题可以归因于导演在选择剧本的时候,清不清楚自己为何要选择这样的一个剧本。每个导演对剧本的选择有不同的方式,通常不外乎是导演个人喜爱之剧作,或是剧本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及地位,有时则是因为制作人的要求等。紧接着,当一个导演决定了使用某个剧本,他首先必须仔细阅读剧本,这个步骤在于熟悉剧本,弄清剧本所要表达的基本概念。一般来说,导演分析剧本可以从探讨戏剧原理的角度来切入,以戏剧批评的方法来验证戏剧元素。传统上,大多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诗学](Poetics)中,列出戏剧构成的六大元素:情节、主旨、角色、语言、音乐、景观,作为分析剧本的初步。当导演完成了对剧本的分析之后,他开始对整个剧本形成一套有系统的概念及看法,并构思如何将这些想法付诸实现,这过程称之为概念的形成,是在剧本分析以后自然产生的一个阶段。概念形成后,便要视情况修改剧本,其目的是要去芜存菁,让剧本适合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传达导演诠释的意图。修改编撰完了剧本以后,导演还要进一步的将剧本分段,唯有将其分段,才能更进一步仔细分析角色对话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有的导演在排练时,会把每个段落加上副标题,来辅助和定义每一个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