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舞台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中完成,所以舞台演员的表演也必须一气呵成,从而导致表演的连续性和有序性。这种状况对演员正确把握角色提供了便利,不仅能完整地表达角色,而且能使表演自然地逐步展开。但电影不同,由于表演与观看的分离,考虑到经济原因,拍片费用,影片的拍摄通常不是按照剧情发展的顺序进行的,而是按照场景进行的。也就是同一地点中的戏往往被集中在一起拍摄,不管它们处于剧情线的哪个位置。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表演给演员正确把握角色的火候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些在舞台表演中完全不存在的问题,恰恰是电影表演的难度所在。
二 电影表演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表演被切割成独立的小单位。
通俗的说就是:比如本来结合很紧密的上下镜头,在情绪上可能还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实际拍摄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间隔很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演员们对情绪进行再次酝量,而且一个镜头很少一次就过(不是表演上的差错,是比如灯光,布景等其它技术方面的差错),因而演员们往往被要求表演无数次。以上就给演员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他能否在每一次表演中都保持新鲜感和同样激情,关系到他对自我的控制。
三 摄影机的介入更加强了电影表演的独特性。
1.摄影机成了演员与观众的中介物。使演员不能象舞台上那样从观众的反馈中及时修正自我的感觉。只有一个理性的导演在现场进行监督,缺乏象观众感性的唏嘘,鼓掌,悲戚,大笑等即时反应,他就失去了成就感,创作激情上就会打上折扣。因此,电影演员必须具备自娱自乐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强调了演员的“自恋”倾向。
2.摄影机改变了舞台观众与演员的固定视角与距离,使观众能从任何距离,任何角度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观看。这对表演的分寸感提出了不同于舞台的要求。比如一些特写镜头等等。
四 电影表演始终不是电影的主导因素。
拍片经验促使专家导演们并不停留在普通观众的视界,而习惯于从银幕表演的细微之处去考查一个演员的实用性----对电影拍摄独特性的适应力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但这正是普通观众视而不见的,并且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