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本《导演学基础》,全面系统的分解为若干单元,称之为舞台技巧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舞台时空的处理、视觉、听觉形象的处理。具体讲在舞台空间艺术处理方面有舞台调度、舞台停顿、舞台场面、舞台气氛与节奏、灯光的运用等。舞台时间的艺术处理方面有音乐音响、舞台瞬间等,还有风格、体裁。这都属于导演技能的艺术手段。这一切手段都必须服从人物形象的行动、动作的进行之中,必须以表演艺术为中心,服从于人物形象的心理和形体的舞台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形象地揭示剧本主题思想,鲜明地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完成艺术创造的最高任务,加深艺术感染力服务的。导演的形象构思是一个活动、动的过程,常常是跳跃的。每个导演风格不同,其所导之戏也就不同。但导演要想一下子就触到整个戏中的形象,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导演艺术创造过程中,由某个瞬间或某个片断、场景、人物的某些特征等逐渐形成未来的演出形象。导演若愁感受到整个作品,要看到剧本的思想是怎样展开的,就必须首先去了解研究这个人物和那个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关系、位置,必须去琢磨人。因为冲突在剧本中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物之间,所以人物形象才是导演构思的核心。另外,从没有演真就没有戏剧,演员是戏剧艺术的主体的角度看,没有表演艺术,其他舞台技巧也就失去存在价值了,所以导演的形象构思也必须从塑造人物形象出发,而其他辅助性的舞台艺术手段也必须以表演艺术为中心,才能构成和谐、统一、完整的演出形象。
导演有了形象构思之后,制定导演计划就转入第二阶段,即进入艺术创造的实践中去。
首先,用什么方法把演员外进到剧本和人物中来。一种方法是对剧本作全面分析,另一种是作具体分析。这两种方法都是从理性开始的。如何避开理性的接触,给演员创造一个感性生活的好条件?过去有些导演曾以外部造型来引导演员去想象自己所要创造的人物形象――让演员自己缝制衣服。有些演员在开始排戏时为自己提出代用服装,也正是他对自己所要创造的人物形象的初步设想。就在这一件普通的代用服装的选择上,演员已开始感觉到他的人物形象了。根据他所要创造的人物的职业、年龄、性情与爱好以及全部的生活状况去寻找人物形象。
有的导演曾把剧本解开,让演员在具体的规定情境中去生活,用组织人物生活小品的方法,使演员在不知不觉中很自然的进入到人物形象的生活中去。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若能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再让演员给自己建筑一所人物生活的环境,那就更完美了。但往往因为时间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背台词的急迫,象上述按部就班的做法一般演员都适应不了,他们习惯于说话带着舞台腔,走路迈着台丨步,手势就那么几下子;对规定情境不求甚解,不问人物的具体行动是在干什么,更谈不上行动的思想、目的,就是一个劲儿的演。要改变这种这种状况,导演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要千方百计的把演员领到人物的生活从来,要求演员能在人物特定的规定情境中去生活,去思想,去行动。
用组织人物形象生活小品去接近人物形象也是个好办法,但不是万能的。如有的演员虽然只扮演普通群众角色,可小品却做的很好。他们在小品中所补充的人物生活已远远超过了剧本中出现的那一瞬间,既接近了人物,又生活得非常可信。同时所有动作的组织还有演员自己艺术实践的经验,既不是演戏,又不是自然状态生活。可有又非常成熟、很有成就老演员却不会组织人物形象的生活小品。还有的同志因经过专门的基础训练,生活小品组织得也很好,做得也自如,可排起戏来还是演戏,根本是两回事。
小品本来是作为演员接近人物生活的媒介,目的是为了消除那表演情绪,表演空洞的思想,表演形象等已经僵化了的惯性。可有些人还是不适应、不那么理想。据此,就不能一条道跑到黑了,需改变一下思路。如我的老师高兰同志在排演《阴谋与爱情》时,通过学习宫廷舞使演员在人物形象的时代生活中找到了适应的形体自我感觉,效果就比较好,达到了目的。她在排演《救救她》时,由于生产时间和任务的限制,他的导演计划非常简单,带领演员们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然后边说编排,在艺术实践中掌握人物的积极行动;同时以同代人的现实生活激发鼓动演员的创作激情。而在她的导演计划中只安排两次比较集中地讲话,一次是开头的导演报告,她以自已对剧本情感和作者对这个剧本的立意引导演员们去思考,鼓舞大家的创造热情。再结合大家在管教所直接生活的感受,使整个工作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一下子就上升到高温的程度。再一次就是舞台合成,即将演出的时候,她把自己对剧本的风格和体裁的理解,形象的甩给了演员,为的是再次激励大家的创造热情。看来,这样做的效果也比较好。#p#分页标题#e#
当前戏剧正面临的新的危机和考验,导演人才的匮乏,演员表演技巧不高、素质差,影视戏剧评论“贪血”跟不上,戏剧舆论宣传不够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和根治,要将戏剧从灭亡的边缘拉过来,要生存就必须来一次飞跃,才能翻过身来,才能前进,才能挣脱危机的绳索,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