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庸讳言,总观我国的杂坛现状,当前对杂技节目的编排,在思维方式与总体艺术构思上仍缺少一种足够的活泼性、多变性和令人萦怀难忘的整体性,只重技巧表现不重艺术氛围的渲染与营造,忽视节目自身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因素的开掘。演员一上台,一亮相,举手投足间还是沿袭五、六十年代那种“练功式”的僵化表演,杂技节目成了纯技巧的简单相加或相乘,整台节目的设计自始至终缺少一种洒脱感与流畅感。长期以来,在这种“重技轻艺”的“单维技巧决定论”的编导思想指导下,手法循旧,陈陈相因,造成了类型化与雷同化的演出模式和思维定势,使本来有极大宽泛性与兼容性艺术张力的杂技节目,几乎陷入一种纯而又纯的技术操作!杂技表演只是技巧的机械演示,观众感受到的只是一种感官上的干巴巴的生硬与外在刺激,而不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内在精神愉悦,难怪某些节目观众看过一遍之后便望而却步了。在国际杂技马戏比赛中,杂技编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譬如意大利国际杂技马戏明星节就明确规定:在一个部分为30分的节目中,创新、技巧、艺术各占10分。这种新的评分标准,无疑对现代杂技的编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外,以节目编排取胜的杂技马戏团体不乏成功之例。如在国际杂技马戏界享有盛誉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他们的某些节目在技巧创造上并不见得比我们国内的同类技巧高难多少,某些技巧简直就算不上高难险绝,然而节目总体风格却设计得新颖明快。在每一个节目中,编导充分调动灯、光、色、景等现代化手段,在舞美、服饰、道具、音乐、场景、色彩等多层次艺术氛围的渲染中,不仅突出了杂技学员技巧造型的形象美,而且还向观众集中传达了一种融神奇优雅与难险奇绝于一体的杂技艺术独有的“艺术语言”,让观众在编导演协同创造的一个如诗如画、似梦似幻的奇妙境界中,获得一种美感享受!平中见奇、奇中见趣,以新取巧,以巧取胜,正是该团节目久演不衰,大受欢迎的艺术魅力所在。
我国的杂技马戏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与表演风格,传统功力扎实,基础雄厚,民间不乏身怀绝技奇巧之人,如吴桥民间杂技团有一个《蹬大缸》节目,就很好地反映了民间艺术与乡土情愫的完美结合,但由于挖掘不够,节目在编排上显得呆板滞涩,仍给人一种“傻大黑粗”的感觉。自然,我国的杂技艺术家们在节目编导上也曾做过一些成功的尝试工。如前一时期,北京市杂技团的艺术家们大胆探索,编导了一台令人耳目一新的《神话杂技》。它一反过去那种单调乏味的演出台风,又不故弄玄虚,而是通过杂技形式与神话内容的奇妙结合,在艺术形式、画面结构、场景布局、音响效果、灯光设计、人物造型诸方面统筹安排,总体构想,通过杂技这一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古老的神话传说注入了新的内涵与神韵,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神奇意境,不仅吸引了国内观众,而且也引起了外国朋友们的浓厚兴趣。这说明了只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出新,我国的杂技编导不是没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