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视镜头的纪录,会增添拍摄现场所没有的形式甚至内容,这就是媒介的“隐性功能”。现实转变为影像的过程中,某种事物的影像有可能非常接近这些事物本身的样子,这一方面会引起人们“忽视事物本身”,但实际上,现实与其影像是如此的不可替换,“那些事物在客观世界中仍在继续发展变化,而不会停留在影像中”。以1951年二战后,麦克阿瑟将军返回美国的电视转播为例,研究者发现,在电视转播画面中所出现的美国民众热烈欢迎麦克阿瑟将军的场面并没有被在现场的人所感受到。拍摄机位(跟在后头)、常摇镜头、及时切换和镜头的挑选,这些电视纪录的手法,增添了物质现实中所没有的诸多内容。
从生活—电视画面减少的
|
从生活—电视画面增加的
|
1、嗅觉、触觉等感观
|
1、形式感
|
2、氛围
|
2、逻辑感、组织性(传播的需要)
|
3、观察范围与灵活性
|
3、情感
|
4、痛感
|
4、内涵意义(象征、隐喻等)
|
各种元素在现实世界的影像化过程中增加或减少着。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形式的构造,还存在着“美学信能”的增减问题。“一旦录制了现在,美学信能减损便开始发生作用。根据你距离事件的时间长度和随时间变化的情境,事件的录像变成了你态度改变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观矢量强度逐渐降低……时间治愈是对于极为不愉快的或悲伤事件的信能减损过程的流行且正确的解读。”可见,真实时空中的能量与形式,在影像化得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而电视纪实中不仅不阻止主观的介入,很多时候,为了改变主观矢量的强度,增加或避免美学信能的损耗,电视纪实的过程中需要动用相当的技巧以实现屏幕效果的特定需要,这几乎也是电视表现的主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