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情商的开发
干编导这一行的人,进行采访时,需要和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撰写剧本或文本时,需要跟有关领导或老板打交道;投入拍摄时,又要跟剧组里的有关人员打交道。因此,必须具备起码的情商才能胜任。从事自然科学比如数理化工作的人,高智商是最主要的,他们多数情况是跟实验室打交道,像着名数学家陈景润,他连实验室都不用,只要跟一张纸、一支笔打交道就行了,情商对于他们是次要的。编导的工作就是一天到晚总要跟人打交道,高情商才是最主要的。我们应该善解人意,要有礼貌、懂礼仪,要会交际、会应酬,要有亲和力和凝聚力,要热情健谈又有一见如故见面熟的作风,要讲诚信、要守规矩、要有实事求是踏实正派勇于负责的精神。总而言之是要有“人缘”,工作就好开展了。最生动的例子就是电影《阿甘正传》了,它的主人公阿甘是个弱智,智商只有70,但他的情商很好呀,他与女友的情谊是那么的真诚执着;他与生死与共的黑人战友讲诚信、守承诺;他与受伤残疾的白人上司不离不弃、照顾鼓励;他与几届总统见面握手时不卑不亢、幽默十足,所以他虽然弱智但情商帮助他走上成功之路。现在有很流行的公式,叫做主CQ(好奇)+PQ(激情)〉IQ(智商),所以才能成功。如果说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人物,有美化升华的成分,那么在现实生活里这种现象也不少见呀,我们的各种院校里高分低能的学生还少吗?就我所见所闻,在学校读书时高智商、高学分的优秀生,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实际业务能力和贡献还不如在校学习时成绩一般的同学。为什么?因为在校学习时成绩一般的同学情商高,所以成功的机就大。
就智商而言,你们这一代人都普遍比我们这一代人高,除了遗传基因外,智力开发早,独生子女嘛,营养十足,身体发育又很好,加上改革开放,全球化、地球村,你们得到的各种知识、启示、信息比我们丰富得多。在你们面前,我一直真诚地自嘲是个半文盲了,因为都说如果不懂英语、不会电脑、不会开车这三样,就无法在2 1世纪生活,我恰恰这三样都不行。当年我们学的是俄语,现在全忘光了,英语不懂,我现在连看报纸时只要有英语名词我就不明白;电脑也用得很笨拙,老忘、老记不住;开车嘛,60岁禁止学,如今放宽到70岁前还可以学了,家人反对,自己也不敢了。但是有一条,我想我的情商会比你们高,我是外向型性格,加上几十年的职业所致,跟人打交道还是合格的。智商是你们的强项,但情商目前你们还处于弱项,需要培养和开发。因为这几年在学校教书,耳闻目睹,知道你们独生子女这一代,基本上是“自我”乃至“自恋”的,凡事只会想着自己,怎么需要、怎么舒服、怎么有利就怎么做,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觉、别人的看法、别人的处境。好比在宿舍里,四个人或者六个人住在一起,夜里都过了1 2点钟,别人要睡觉了,有人还要打电话、听音乐,有人玩电脑、看电影,有人还在大声聊天,你们说能不闹矛盾吗?情商不行不会为别人着想的人,往往连生活自理的能力都差。有的新生在父母的护送下到大学报到,安排好住下后父母走了,她竟然不会买饭票、不会到食堂吃饭、不会洗衣服,又竟然不会请教别人,没法和别人相处,十来天后就悄然离校回家了。有的人则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便生气暴怒,就去骂人、打人、伤人致使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有的人又情感极其脆弱,动不动就自杀或杀人。等到毕业出了校园走上社会应聘工作吧,情商就该接受检验了,我正好看过这么一篇大学毕业生应聘面试的报道,一位女生见了考官不知怎么的就哭得稀里哗啦什么也回答不上来。有的毕业生神经紧张竟宁愿放弃面试机会,老师只好护送着去壮胆。你们看,进校门时得父母送,出校门了得老师送,这种人的智商再高又有何用?还有一位毕业生去应聘面试,考官问她曾有过什么兼职经历?她却回答说:“我喜欢唱歌、跳舞,一直想参加超女,但海选就下来了。我想顺便问一下,你们是什么公司呀?工资多少?当天就能给吗?我是外地的,住学校,上班地方不能离我太远。”你们看看,答非所问又很自我吧,真是既缺智商又缺情商。还有一位,考官请他先作一个自我介绍,他却反问:“介绍啥呀?”你们看,哭笑不得吧?假如有朝一日你们去采访别人,人家问你谈什么呀?你也没个准备,心中没数,就回答说“随便,随便谈谈吧”,你们说人家该怎么谈,拿现在的流行语讲,这不是会把人“雷倒”吗?#p#分页标题#e#
我还想再讲一个例子,也是从报纸报道中看到的。讲的是80年代初的大学生男宿舍里住着六位学生,其中两位是本市的,其他四位是外地的。本市学生甲每个周末都回家,周日返校时总要带回来六个苹果,让每个人分享。学生乙呢,也是每个周末回家,周日返校时也总要带回来六个水果,可他总是要每日独享一个(那个时候还没有双休日,星期六也上课),下个周日再带六个回来独享。而那位同学甲带回的六个水果每人分享时,同学乙也照吃不误,如此循环反复直到毕业。多年以后,同学甲在本市创业办公司,同宿舍的四位都到美国发展,成了白领精英,那位同学乙也在本市就业,但没多大出息。后来,同学甲的公司碰到困难,向四位同学求助,他们居然全都辞职回国,投奔到同学甲的门下。别人惊叹不解,他们就讲了吃苹果的故事,认准了跟着同学甲是能够有福同享的,眼下就该有难同担,你们看,这就是情商带来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这个例子讲的是理工科大学生的情商,你们既然选择了编导个专业,那就更需要情商了。创作砵身就需要情商,要不怎么说“人品决定作品”或者说“会做人才会写出好作品”呢!这是讲的一度创作,到了拍摄阶段的二度创作,同样还需要情商。所以,你们之前的学兄、学姐拍新闻片、纪录片作业的时候,我不主张他们总是在校园里拍“辩论赛”呀、“服装展示会”呀、“期末表演汇报演出”呀、“摄影公开课”呀、“开学典礼”呀、“颁奖大会”呀,等等。最好到校外、到社会上寻找题材,学着公关、学着应酬、学着跟陌生人打交道,有些同学听了我的话,写外面、拍外面的题材,效果还很不错。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在实践中不断地培养和开发与己的情商。
当今最流行的行为准则是凡事都要讲双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这样,部门与部门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同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讲双赢,用过去的提法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是我年轻时候领导和老师给我们的教导,也是社会上广为宣传的口号。如今总是片面强调“自身价值”、“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加上你们又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六个人围着你们一个人转(在农村会好一些),为你们一个人服务,于是从小就养成了享受别人的照顾和服务是应该的、自然的、心安理得的,却从没想到或极少想到也应关照别人和为别人做点什么。我们所从事的是综合艺术,是需要集体通力合作的事业,从现在起你们就必须树立起这种观念。我教过的你们的学兄、学姐们,有些人撰写文本作业后,拍摄时要这个、那个同学帮忙,等到人家找他或她帮忙时却遭到拒绝。哪有这等道理嘛,往后还会有人帮你吗?说到底,这就是个情商问题,你们务必记住,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双赢,事业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