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制作专业数字电影方向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错,但在数字电影领域里更重要的一句话是,应用知识,才是力量。
放眼国外,在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电影工业发展不断地提速,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所占比重也逐年扩大,由原先最初胶转磁非线编辑,到之后的合成,动补,特技特效,一直扩大到后期的每一个制作环节,由之前的胶转磁→非线制作→特技特效→磁转胶→放映模式,发展到数字技术全面插入拍摄环节之中,大有接手胶片之势;
着眼国内,作为一个专业编导,如果在现阶段不懂得数字技术应用就意味着要失去未来,例如热门大片《阿凡达》,就是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然后直接进机房制作,最终完成后用数字放映机播放,形成一体化制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不言而喻,摒弃了以前胶转磁复杂、繁琐、耗时的工作传统,转变成简单,高效,快捷的工作模式,节省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更利于编导的创作以及在资金上的预算,也就是说在现阶段掌握了数字电影的做作模式就等于掌握了将来电影乃至整个媒体行业的话语权。这其中,数字摄影机的出现功不可没,因为它的出现,把拍摄和后期制作原本曲折连接的盘山路建设成为一条直达的高速公路,改变了整个制作发行机制的运作模式,曾经小球带动地球转动的道理,在这得到印证,一台小小的摄影机来了整个电影工业的又一次革命。而作为编导的我们,现阶段仅仅掌握艺术理论已经远远不够,创作理念大大滞后于技术应用的局面在国内已经显现,这个弊端直接限制了高质量电影的诞生,在这6个月的数字电影制作学习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艺术和技术熟练的掌握在一起,让技术不仅为艺术服务,还能启发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把自身打造成现阶段国内最稀缺的技艺复合型人才。
编导,不仅仅是脑力劳动者,他还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是一群劳动者的统治者,而统治者要领导好一个团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身对技术的熟练精通,技术越来越发达,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如果做不到对整个制作环节的精通,那么必然就会在某一环节吃亏,无论是从创作还是资本上来说,都要做到门门懂门门通,而不是像现在在众多高校大学生“二不挂五”的门门松。
其实国内数字技术实际是很早已经开始应用,主要是用在电视电影以及一些电视栏目、广告、MV等等,可以而说,这个群体的基数还是很大的,并不是那种一穷二白的扩展时代,可以说基础很好,但是登上大舞台,登上主流却是刚刚开始,众多大片中只有张艺谋的奥运会后新作《三枪拍案惊奇》大胆使用数字摄影机,这个在技术上的创新,使得在《阿凡达》横扫豪夺中国电影票房之时,三枪是唯一一部在票房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影片。
学以致用,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而电影业也是一样,正处于小作坊生产模式往工业化模式发展的道路上,这就给了我们作为一个编导很好的发展机会,学以致用,关键在于如何用上,如果放在前些年,数字电影只是作为上胶片前的练手,习得一身好本领的人只能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出现在片场中,而在这个转型的时候,无论影视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两手都硬复合型编导人才,数字应用拓展到制作领域已经是必然趋势,从每年许许多多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中就能看出,大量的人才缺口使得制作水平低下,人才素质良莠不齐。
培养有数字制作概念的编导就是为了改变国内这一现状,中影集团数字影视艺术培训基地本就是着力于发展数字制作技术,强大后期实力已经不用再做过多说明,《孔子》《建国大业》等多部大片已经证明了其能力,现把势力向上游方向发展也是看对未来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有充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