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的导演威廉·惠勒在接拍这部影片的任务后,碰到了不少麻烦。首先是在挑选女主角安娜公主的人选上花费了很大的气力。他让助手们从众多的女演员中经过认真的测试、筛选,但总是找不到理想的人选。正当他为此而焦急时,奥黛丽·赫本被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看中,在百老汇出演舞台剧《琪琪》中的女主角。当惠勒看过她的试镜后,十分满意。于是派拉蒙公司与奥黛丽·赫本签订了合同。但必须等她在《琪琪》演出结束后才能参加《罗马假日》的拍摄。可巧的是《琪琪》连演八个月,场场爆满。这令奥黛丽非常高兴。直到派拉蒙公司与奥黛丽的合同期开始实施之日,《琪琪》才被迫停演。奥黛丽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罗马参加《罗马假日》的拍摄。
影片在罗马的拍摄中又遇到了一些麻烦。如大量围观的人群、各种噪声的干扰、政治局势紧张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加上正值酷暑盛夏季节等。这些问题使本来就不习惯于实景拍摄的惠勒大为恼怒。因此他有时一个镜头让演员拍摄达60多遍,搞得奥黛丽和格利高里·派克真是苦不堪言。
不过虽苦虽累,但由于惠勒一贯严谨精细的作风和演员精湛的表演,使影片大获成功。获得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故事、最佳黑白片服装设计三项奖。影片公映后,在欧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影评界赞不绝口。有评论说:“奥黛丽·赫本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女性美的观念。”还有评论者说:“奥黛丽·赫本不论在哪一个时代都是男人理想中的永恒女神。女性则对她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憧憬,有如自恋心理。”不仅如此,《罗马假日》的上映,还使“赫本头”(片中赫本的短发型)、赫本服装、帽子、太阳镜以及赫本的减肥美容广告等在欧美风靡一时。
24岁的奥黛丽第一次在影片中饰演女主角就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面对不期而至的巨大荣誉,使她诚惶诚恐。她感叹道:“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在颁奖晚会上,由于过度激动,上台领奖时,差点儿将奖品砸在颁奖嘉宾马奇的头上;为了对奥斯卡评委主席表示感谢,本该吻他脸颊,奥黛丽却吻了他的嘴唇;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要给她拍照,她却将奥斯卡金像忘在了厕所里,急得到处乱找;回到家里,兴奋得彻夜难眠,闹得母亲也无法入睡。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父亲是爱尔兰后裔的英国富商,母亲是一位高雅的荷兰女爵士。她6岁时,被送回英国一家私立学校读书。10岁时,因父母离异,母亲将她接回荷兰开始学习芭蕾舞。1940年5月,德军占领了荷兰,没收了母亲娘家的全部财产。母女俩相依为命,在地下室度过了5年艰苦岁月。奥黛丽没有被困难吓倒,却刻苦地痴迷于芭蕾舞的训练,坚持半工半读,为日后的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奥黛丽1950年从影,在英国导演札姆皮执导的《天堂里的笑声》中饰演一个女招待。其后又在《我们去蒙特卡罗》等几部影片中出演女配角。1951年被邀去百老汇演出舞台剧《琪琪》引起轰动。接着在本片中饰演安娜公主一举成名。1954年她在百老汇演出《翁迪娜》一剧,获托尼戏剧奖;同年,她还以影片《莎布琳娜》中的莎布琳娜一角获得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特别是她在片中演唱的那首《玫瑰生涯》主题歌更为影片锦上添花。1956年,派拉蒙公司将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搬上银幕,导演金·维多选中奥黛丽出演女主角娜塔莎,一些托翁的研究专家看了此片后,对奥黛丽的精湛表演赞赏有加。1957年,奥黛丽在歌舞片《俏人儿》中以清丽可人的形象和优美的舞姿,将跟她配戏的好莱坞舞王五十七岁的弗雷德·阿斯泰尔弄得神魂颠倒,充分显示她深厚的舞蹈功底。1959年,她主演的《修女传》一片,不仅使她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还获得了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女主角奖和英国影艺学院最佳女主角奖。1961年,奥黛丽在布莱克·爱德华执导的优秀喜剧片《蒂凡内的早餐》中,一改往日的戏路,饰演一位玩世不恭的少妇荷莉·戈莱特丽,弄得有些观众特别是大学生简直达到着魔的程度;由她演唱的该片的主题曲《月河》更令人如痴如醉,一时间成为欧美最流行的电影歌曲之一,充分显示出奥黛丽的音乐天赋。1964年,华纳公司老板杰克·华纳以一百万美元的高额片酬邀请奥黛丽在根据萧伯纳的舞台剧《卖花女》改编的音乐剧《窈窕淑女》中饰演女主角艾丽莎。奥黛丽在片中将一位由美丽粗俗的卖花女而一跃成为上流社会淑女名媛的艾丽莎演绎得惟妙惟肖、精彩绝伦。再次显示了奥黛丽集歌舞、表演于一身的高超艺术才华。该片获当年奥斯卡八项大奖,她功不可没。虽然她被不公正的落选了,但在观众的心目中她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好莱坞影后。诚如该片导演乔治·顾柯所说:“该片取得如此成功,我要感谢奥黛丽·赫本的精彩表演。”1967年,奥黛丽在根据弗雷德里克·诺特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影片《等到天黑》中扮演一个因车祸失明的少妇苏茜,再一次展示了她的娴熟演技,又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p#分页标题#e#
二十世纪70年代后,奥黛丽很少拍片。她在与第二任丈夫罗马的心理医生安德列亚·道蒂结婚后,决心告别影坛,做一个贤妻良母型的“道蒂夫人”。息影九年后,直到1976年奥黛丽才重返影坛,主演了《罗宾汉与玛丽安》、《血亲》、《皆大欢喜》等片,在观众中再次掀起奥黛丽热。她主演的影片还有《黄昏之恋》(1957)、《不可饶恕的人》(1960)、《谜中谜》(1963)、《俪人行》(1967美英合拍)等十余部。
1988年,奥黛丽·赫本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使者。1992年她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身份前往索马里访问时,突发腹绞痛,经洛杉矶医院确认为结肠癌。同年12月回瑞士看最后一眼白雪,同家人告别。1993年1 月,正当她在洛杉矶准备接受演员协会的荣誉奖时,因病情进一步恶化未能出席。1月20日,她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别墅内去世。
在《罗马假日》中饰演乔·白莱德的是以好莱坞风流小生而著称的明星格利高里·派克。派克1916年4月5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拉霍亚。父亲是个药剂师,母亲是个光彩照人的美女。6 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过着极不安定的生活。10岁时,他在天主教军事学校接受了三年纪律严格的教育。后在加州柏克利大学毕业后,进入纽约社区剧团,开始戏剧表演生涯。1944年从影,在老导演约克·杜尔纳执导的《光荣的日子》中出演男主角。40年代,他曾以《天国之路》(1945)、《鹿苑长春》(1946)、《君子协定》(1947)、《晴空血战》(1949)等四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4次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1962年,派克在《杀死知更鸟》中扮演一位正直沉稳、和蔼可亲的律师艾蒂科斯·芬奇。他在芬奇这一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真情与艺术才华,将一个义正词严、为民请命的辩护律师形象演得十分精彩感人。使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捧回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
派克在40多年演艺生涯中,共参演和主演了五十多部影片。曾与大卫·赛尔兹尼克、希区柯克等许多名制片人和一流导演合作过,塑造过技师、农民、记者、枪手、律师、军人等众多为观众所喜爱的栩栩如生的银幕形象。直到1978年60多岁时,他还在《巴西孩子》中首次扮演一个纳粹杀人犯“奥斯维辛死神”。他主演的代表作品还有:《天国的钥匙》、《爱德华大夫》(1945)、《太阳浴血记》(1947)、《枪手》(1950)、《百万英镑》(1954英)、《纳瓦隆大炮》、《阿拉柏式图案》、《烈士忠魂》(1964)、《海狼》(1980)等影片。
格利高里·派克曾于1967年6月至1970年5月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1967年获学院颁发的琼·赫旭尔特团结友爱奖。1989年美国电影研究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78年出版他的自传《一个演员的生平》。1988年派克曾来我国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