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香港的我们未必切实的感受过战争,最多是当我们打网上游戏Rainbow six的时候,或者会代入军人的角色。战争,彷似离我们很远很远,却从电视画面上经常听到北韩向南韩宣战,特别是新任领导人金正恩上位後。美国每年都会发表人权报告批评别的国家人权状况如此差劲,但从来没有国家走出来反告美国在别的地方的霸权与侵占。然而,每当所谓美国头号名单上的通缉犯,像侯赛因与拉登被落网或者被杀害时,美国总是立即公告天下像是得到了全世界一样。身处在远方,对於美国的侵略我们都是旁观者,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者在第三世界的我们更能静下来分析这些的国际大事,说不定会更加公平。
犹记得二零零三年,三月是多难的季节,香港爆发了SARS,学校停课。每天的新闻只是今天又有多少人感染了疫症,另外的新闻是美国攻打伊拉克,每天打看电视便看到闾丘露薇在伊拉克的坎大哈、巴格达报导新闻。要知道香港有经验的战地记者不多,当时的闾丘还不是香港居民,她只是亚洲电视的特派记者,但其实她的身份是凤凰台的记者。当时亚视与凤凰台有一定的合作关系。这位有「战地玫瑰」之称的女记者在我的脑海中一直记着,原因或者是她有个特别的姓氏。当时香港的电视台都有派记者前往,奈何一直在外围,没有走上前线。在香港的记者里,张翠容是个独立於香港媒体的记者,长大後有机会读到她写到有关中东和伊斯兰的作品,才对伊斯兰世界的外交有更深入的了解。
当时的香港媒体采用的都是美国各大通讯社的报导,据知当时凤凰卫视的记者在伊战时也有上过美军的舰只作嵌入式采访,与其说在外部世界的我们不关心战争,而主战国的人民却甘心於媒体的操控下,在政府机器的谎言下看着亲朋挚友的离开,看着国家带着伪善的藉口向没能力还击的国家宣战。美军出兵阿富汗与伊拉克的时间相距不久,出兵阿富汗是为了报复拉登策动九一一袭击,而出兵伊拉克是为了面子、为了石油。出兵原因美其名是要推动民主,但实际是为了背後的利益。早在八十年代的冷战,前苏联借出武器矛伊朗,而美方则曾帮助伊拉克,当时帮忙是为了做些背後的交易,谁知「反转猪肚」。曾经拉登与美国是盟友,最後反目成仇。或者伊斯兰世界的仇恨是因为大美国主义而形成的。这有一定的原因,再加上美国在世界上的事务实在太多事,北美州的美国要插手管亚洲的东盟,有什麽资格呢?彷似世上所有的事都与美国有关,美国只是在顾全自己大国的面子,然後到处挑衅。
在这部名为《The War You Don’t See》的纪录片中,略见一二。英美两国针对的是种族与宗教,视所有伊拉克人都是恐怖份子,不论男女老少一律下令射杀。而媒体的视觉却一直站在军方与国防部的立场,没有做到公正与真实的报导。很多真实的事件在镜头上被改写,军方的罪行也变成了美化。像杀人这方面,明明是黎民百姓却要给予恐怖份子的名称,实际的恐怖份子又是谁?当维基解密得到一段美军开枪射杀的影片时,指挥官口里说的「NICE」与「哈哈」又代表了什麽呢。媒体似乎在利益的前题下忘记了如何做到引导舆论的一环,这些媒体上的主管辩称军方所提供的资料对群众有一定的知情权,可是在所谓知情权的背後却是一连串的谎言与再造。战争的焦点不是放在无辜的百姓身上,而是放在军方的行动。士兵只有执行指令办事,置人民的性命於不顾。
影片主要是探讨媒体如何遮掩公众的视觉,着名记者John Pilger 带领观众走进这一系列的谎言当中。当中掀露记者为政府服务的原因,原因主要是新闻行业是个靠打拉关系为生的职业,假若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新闻来源将会减少。对於媒体的生计当然要与政府打好关系,以方便得到独家访问与放风的机会。至於老百姓要知道内情,恐怕要看独立媒体的报导,但相对独立媒体是个人的,看事情有不确定性,而且独立媒体的关注度也比较少,在重要的场合与发布消息上有所偏离。但可以说的是有独立媒体的出现也是件好事,只少报导上可以从个人出发,走近前线,缺点是性命不受保障。
在伊拉克战争时几乎每位美国主流的媒体记者都有新闻官跟进,深怕发布对国家不利的信息,报导方面也趋向主旋律的英雄主义。纪录片中有少部份资料是讲到奥斯卡的得奖大片《拆弹雄心》,关注的是美国军人平常的执勤与行动,偏偏最常受到袭击、恐吓与侵犯的伊拉克人却不提。同类的事情还有美军在伊拉克虐囚的事件,纵然媒体鲜有报导,但到今日仍没有美方的军人走出来澄清与道歉。#p#分页标题#e#
美国在出兵之前扬言伊拉克拥有大杀伤力武器,但经联合国查明後全不属实,难道为了面子,为了一时意气就要滥杀无辜。无可否认,美国在推动公共关系上的确不遗余力,藉口是为了正义,为了人民的安全与本土的核心价值,背後是狼子野心,罪大恶极。
在四十年代签订的日内瓦公约彷似是无法无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死的平民是一成,第二战世界大战是五成,但到了伊拉克战争增加至九成。而日内瓦公约所订明的是大规模的杀害平民也算是一种战争罪行,可是没有国家和人够胆把美国告上法庭。杀人彷似是被合法化,手无寸铁的受害国公民却活活的惨死。
影片主要是讲到记者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令人思考的是记者的角色应该是如何的定位。基本上记者是人民的公仆,是真相的守护者,但因着自身传媒机构的形象而扭曲事实,记者有一定的责任。而事实上记者也有难言之忍,为了一份工作,间接歪曲个人的专业操守,又值得吗。然而,记者这份工作总有这样的事要面对,这是存有灰色地带的。个人认为,辞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总体的问题是在於国家会不会因此而修正。放宽更多的新闻自由,任由随意批评,编辑与管理层广纳民意,尽可能变得开放。
此外在影片中,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曾经是英国的外交官。他曾经对伊拉克作出禁运,一些医疗用品与清洁用品在禁运的列表中,据知禁运多年约死了五万名的伊拉克孩子。影片中他内心有罪疚却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一场战争,背後充满着道德上的争议、内疚、国族的分歧,镜头下的谎言。实在是让人看得心痛。
在这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中,或者在第三世界的我们尽可能对开战方施压,为战争祈祷,最重要的是保持一贯性的独立思考,以免被镜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