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是电影诞生的一百周年,也是中国电影问世的九十周年。短短的历史一瞬,电影由杂耍节目成为新兴的艺术,成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以至世界政治家们都对它给以关注。 一位美国总统称电影为“装在铁盒子里的大使”,列宁也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像电影那样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没有 任何一种艺术像电影那样依仗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促进自身的发展。电影由黑白变为彩色,由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由标准 银幕到宽银幕再到环形银幕等等。都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然。也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像电影那样有着庞大的创作群体,如美国好莱坞曾有一个统计数字说,摄制一部美国影片需要动员246种不同行业。从电影经济学上讲,电影是一种工业,是一种文化 企业,是一种商业行为,它必然要依赖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内外的市场流通,因此,电影也是一种文化消费品。所以,承 认也好,不承认也好,电影从来就是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流通 渠道的。观众既然花钱买票看电影,就是和电影生产者做等价交换,就是买卖,因此对电影的商品性质完全不必遮掩。观众 在决定把票钱投向何处时,有他的自由,而影响他作决定的是 影片的质量和吸引力。在把金钱等于资本主义的“左”的观念 里,“票房价值”被打翻在地,然而被打翻的却是一种正常的价 值观念。商业片这个概念也没有什么可怕,就电影具有的商品性一面来说,拍电影就是经营一种商业。资本家为了赚钱而千方百计去研究观众心理,注重市场信息和预测,从而确定其资金的投向,这种重视观众需求和善于经营的观念,不仅不可怕,还应该学习。应该抛弃的是西方商业片中为着赚钱而去迎合某些观众不健康的心理和低级趣味的市侩作风。我们拍出的影片,应该是既能赚钱又能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认识功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达到积极的社会效益,既叫好又叫座,这是应该追求的。如上所述,电影不是空中楼阁或象牙塔中的艺术,它是大众传媒文化,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所形成的生存环境状态,决定性地影响着每一个电影生产者的行为和生存方式。
电影的生产是以摄制组为基本单位,在艺术上,它是最活跃的能动的细胞群,任何一种制片方式,都是以摄制组为其基本的生产组织。无论中国或外国、也无论其规模大小,摄制组 的部门设置和人员职责分工都基本相同或相类似。我国的电影摄制组是由制片主任、导演、摄影师、美术师、录音师、剪辑师和演员等主创人员及其所统率的专业部门所构成。所以,电 影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若干子系统工程,电影生产过程中的沟部关系派生了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要求,以及在思想上和物质上的保证。它的形成是近百年来千千万万电影工作 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他们在电影生产实践中所总结所规范。美国电影理论家戴维.德波维尔和克里斯琴.汤普森说:“要理 解电影艺术,首先要认识到影片是机器和人类劳动结合的产 物。”电影的生产流程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结合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