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①
杜甫
已从招提游②,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③,月林散清影。
天窥象纬逼④,云卧衣裳冷⑤。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奉先寺,在洛阳市南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佛龛,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唐咸亨三年(672)开凿,至上元二年(675)峻工,历时三年零九个月。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9米。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奉先寺的规模、设计以及雕刻群像的塑造,都标志着我国唐代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到天宝三年(744)之间,其间杜甫两次在东都洛阳,第一次是二十四岁时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第二次是三十一岁到三十三岁来东都为二姑服丧。杜甫早年与僧人有所交往,多少懂点佛事,且涉世日深,偶有厌世高蹈思想,作此文。
【注释】
①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奉先寺是当地一座著名的寺院。
②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③虚籁:指风声。
④天窥:即窥天。窥一作阙。象纬:天上星象错列,如经纬一般。
⑤这两句都是形容高寒。
赏析
【赏析】
王嗣奭《杜臆》卷一评此诗云:"此诗景趣泠然,不用禅语而得禅理,故妙。……盖人在尘溷hùn中,性真汩没,一游招提,谢去尘氛,托足净土,情趣自别。而更宿其境,听灵籁,对月林,则耳目清旷;逼帝座,卧云床,则神魂兢凛。梦将觉而触发于钟声,故道心之微,忽然豁露,遂发深省。正与日夜息而旦气清,剥复禅而天心见者同。余谓老杜闻道,而此其入道之机倪也。"这一论述,是有见之言。令我们感到饶有兴味的是,作为杜集开篇第一首诗,这是否能够代表杜诗的基本思想倾向呢?诚然,杜甫的某些作品,如《观打鱼歌》,"可当一篇戒杀文"(《杜诗详注》卷十一引钟惺语),《白小》对"天然二寸鱼"的悲悯,也见出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但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老杜一生只在儒家界内。"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不管是在朝还是在野,都表现得很清楚。所以,佛家思想只是他的某种精神状态的反映,而不占主导地位。虽然如此,这首诗"不用禅语而得禅理",仍是写得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