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压”字体现了黑云的多、浓、重、低。四周环境灰暗阴沉,一场雷鸣电闪,震天撼地的暴雨随即将来临,从而逼出“摧”字。明写天气环境,暗写大军压境,形势危急。
次句接“甲光向日金鳞开”,战士的铠甲向着太阳,如同鱼鳞展开。意在表现将士紧急集合,积极应战,反映将士反应之迅速,斗志之昂扬。但 “向日”与前句的黑云满天,压城而来不协。有人强为之弥缝说,“此时忽然太阳透过云层照射下来”,用了“忽然”,靠人为的假设来焊接文句前后难通的逻辑,到底难掩饰诗人整体构思的不周。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写战斗的惨烈。上句用“角声满天”四字,从声音的角度来刻画敌我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一“满”字写出两军交战时的激烈与气势。后句写战后牺牲流血之多,沙场遍地的鲜血,在寒气中凝结,以至漆黑的夜色都被反光成了紫色。此句画面奇诡,夸张匪夷所思,意象别出心裁。
以上的内容已经把战斗的经过写完,似无再接着写的可能。但诗人接着有了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严寒之下,红旗半卷,伸展不开,将士出征如同面临易水,有一去不返,视死如归的气概。下句写早上行军,寒霜浓重,连鼓声都冻住了,敲了也飞扬不起来。此句突出环境恶劣,天气奇寒,极富联想才能,意象新奇。
但此二句与与上半部分的衔接,也是逻辑难通的。既然血浸沙场,天已入夜,就表明战事已歇,恶战结束,而后文的“临易水”、“声不起”又从何而来呢?有人指出这是写援军的。通是讲通了,但前后两部分的描写视角已经不统一,前半为敌军压境时,以一个驻守边塞将士的视角描述,而后半则以一援军的视角观察,前后视角不一致,叙述口吻不同,能说是语脉灌注的诗么?这是诗人布局某篇缺少整体考虑所至。所以说,此诗可取之处只在意象的新奇,想象的奇特,诗人花精力斟酌的只是词句这些点上,说到布局谋篇,诗人也只拼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