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国家:美国
出品:环球公司
片长:195分钟
时间:1993年
演员:利亚姆·尼森、雷夫·范恩斯
片长:195分钟
获奖: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最佳原著音乐七项大奖。
段落一司令官高特枪杀少年里夫
镜头1 内景高特的浴室。犹太少年朝着镜头在弯腰擦浴缸。镜头从略俯角度上摇至小孩身后的镜子,高特出现在镜子中。小孩赶忙直起身子但仍低着头,他胆怯地向高特报告:“司令官,对不起,我擦不干净您的澡盆。”司令官从右入画成侧影,他伸手摸了摸澡盆里的脏之后对小男孩说:“你应该用碱刷。”他看了男孩一会儿说:“走吧,里夫,我赦免你。”他把脸转向墙上的镜子。
镜头2 外景里夫沿着阶梯往下走。
镜头3 内景高特用右手指着镜中说:“我赦免你”。
镜头4 外景里夫在集中营的场地上走着。摄影机由画右向画左略跟摇。
镜头5 内景高特从镜子前缩回手,看手指,他摸了摸自己的手指头。这时镜头略拉,从镜子中影像摇向实影的高特。他日中露出一种冷漠而坚定的目光。
镜头6 外景小男孩在场地上走。一枪打在他脚边。又一枪,他惊恐地转身。
镜头7 小孩膝盖以上的近景,小男向景深处走。
镜头8 会计斯泰恩抱着几本册子在场地上走,镜头向左跟移。一声枪响。他尽量不做反应,仍低头走。镜头在移动中现出他身后的里夫,他已经趴在地上死了,头部一滩血,帽子掉在头旁边。
这一段落与上下文的互文关系非常密切,它是细致深刻的剧作手法与帖切、富于冲击力的电影语言相结合的典范。
这一场所探索、剖析的内容在上两场戏就开始了。彻夜狂欢时,辛德勒在地窖里听到犹太女仆海伦描述高特如何以不可捉摸的行为方式打人、杀人。回到阳台上,他用国王与小偷的故事来说服高特,可以用另一种威而不严的方式来体验权力、展示威摄力和尊严。那就是,对自己的奴隶、囚犯和可操其生杀大权的人说:“我赦免你。”影片没有探讨希特勒用什么法术把高特的脑子打磨成这样。但这一段却使我们从反面观察他那颗铁石铸就的心脏在一个稍有人性意味的哲理面前是如何跳动的。辛德勒想让他变得可以理喻。高特是一个已被锻炼成特殊材料的人。他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和信念。在战争结束后,他登上绞刑架时还要叫嚷“希特勒万岁”。人之将死,其言也真,这说明他是真正相信纳粹的理论、学说。两个苏联红军奋力去踢他脚下的凳子,把那凳子腿都踢断了,高特这才吊在了绞刑架上。导演在这里是对自己塑造的形象表示一种不寒而栗的恐惧,对纳粹是否能马上阴魂散尽表示一种担忧。
接下来的两场戏并不仅仅是后面我们分析的这一段的前奏,而是一种对比,是表现高特心理变化过程不可少的笔触。在马厩里,他对将马鞍放在地上的少年说:“去吧,我赦免你。”那个马鞍是辛德勒送给他的。他骑上马在营地里走,看见一个警卫在踢打一个工作时抽烟的妇女,他说:“放了她,我赦免她。”
在这两场戏中,其实还是表现高特的随心所欲。对辛德勒的话浯,他既不理解也不必去认真想。他跟着辛德勒说“我赦免你”只不过是一种鹦鹉学舌罢了。不马上杀他们又怎么样,反正想杀就杀。可对观众就麻烦了,我第一遍看到这里时就糊涂了。编导们想说什么?因为前面的情节已造成我们的观赏定势,他身边的犹太人可以随时被杀,绝不需要任何理由,绝显露不出任何征候。以前的反法西斯题材影片可没有表现德国纳粹如何“不杀人”。
看了这一段才明白,原来,斯皮尔伯格是为了让我们更震惊。
镜头一是设计得很好的调度镜头,镜头摇动幅度很小却使画面里的构图和前后景关系产生了很大变化。镜头从小孩摇到镜子,让高特出现在景深处。 #p#分页标题#e#
第一个镜头这么拍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这场戏里要好好地用这面镜子,所以第一个镜头就把关系交代很清楚。其次不用切就可以让高特从侧面进来成为特写,充分利用拉尔夫·法因斯的高超演技来表现高特的心态。从一到六号镜头可以用两个镜头剪开。镜头二让我们以为小男孩已走掉。镜头三是引起我们较多争议的一个镜头。高特用手指着镜子说:“我赦免你。”有人说这是高特觉得自己是上帝可以让自己干任何事而自我赦免。我却是另一种看法。高特还是对辛德勒的话语觉得语焉不详。他看着镜子看着自己说这话是什么样子,咂摸这句话的意思,品味自己这样说话、行事是什么滋味。因为这种思考和行为方式对他实在太陌生了,他拧不过弯来。看到又用——个镜头表现小孩在场地上走,许多观众感到不对劲了。镜头又切回浴室,高特仍在镜子前。从技术上这是一个由镜中影像摇向实景中人的调度镜头,并不复杂。然而,在剧作和思想观念上却非常精妙、富于深意。高特的两个手指仍指向镜中。然后他收回手指,看自己的右手手指,然后又用左手去摸右手的手指,他凝思着什么,就在这时,镜头从他的镜像摇向实像成他的侧面特写,他目光向前看,透出一种坚毅的光芒,但又十分令人捉摸不定。
这一个镜头点出了高特行动的个人动机。在剧作法上将前面海伦告诉辛德勒他随意打人、杀人的戏和后面高特在地下室暴打海伦、高特在修指甲时被海伦吸引的戏联系了起来。看自己的手指,他想起子海伦。这是他那清晰世界中一团迷雾。他的坚定意识形态出现了一点小裂缝。他怎么能把犹太女人当人来喜欢。另外,除了观念上的矛盾以外,他如果真的有行动还会受到实实在在的惩罚,他将犯污染种族的罪。看到手指,他气愤自己居然还把犹太人看作人。他居然对海伦产生了情欲或更复杂地说:爱。在小说中高特的心理状态写得更复杂。他在权力争斗中被党卫军下了大狱。在狱中他居然给海伦带了一张纸条请海伦帮他收拾点衣服和爱情小说以及几瓶美酒送到狱中。其口气正常得好像是给一个亲戚的信函。如果这还不荒谬绝伦的话,高特在便条结尾还有一句:“希望在不久之后就可以再看到你。”我们知道,这种情欲对高特有双重危险:首先他自己思想机器的运转不那么顺畅了,有精神分裂的
痛苦。再者,如果他有实际行动,就直接犯了破坏种族政策的罪。辛德勒不就因为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吻了犹太姑娘而小尝牢狱之苦吗。海伦是他这几天的一个情结,对这个小男孩,他完全可以把对自己的气愤、甚至懊恼发泄在他身上。
紧接着打死少年这场戏的是一个高特手的特写,犹太女佣海伦在用指甲锉为他修指甲,在指甲锉轻微的“沙沙”声中,镜头沿着高特的手上摇成高特脸的特写。他又以那种特有的冷漠而不可测的目光向画左凝视着。他在看海伦。这个镜头的落幅与我们分析的段落中镜头5的落幅在角度、构图、光效上几乎完全一样。甚至高特的眼神都很像,只是这一次—十分专注。在跳了一个从屋子另一角拍的远景镜头后,导演以俯角展示高特怎样以翻杂志的动作掩饰自己凑近蹲在自己面前的海伦。他在闻她的体香。在紧接的两场戏相隔不远的镜头使用如此相近的画面来做落幅,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应该避免的。在这里却使剧作的针线更为缜密。这前后相接的两场戏使高特的性格更为凸显,使在纳粹思想和政治机器中行动的高特有了个人的动机。写好高特这个人物是使本片具有反法西斯意义重要方面。
段落二 “辛德勒的女人”在奥斯威辛进浴室
镜头1 摄影机向左移,一排犹太女人被剪去头发,小提琴奏出本片的主题曲的变奏。我们还听到纳粹女军官的叫声和剪刀的咔嚓声。
镜头2 镜头向右缓移。一排女人依次走过一木箱,她们放下手中的鞋。
镜头3 近景六七个“辛德勒的女人”在脱去衣服。
镜头4 中景一纳粹女军官在前景,后面是一犹太女人在脱衣,背景的窗子射进耀眼的光芒。
镜头5 仰拍两边两排女人在脱衣,一纳粹女军官用德语吆喝她们。
镜头6 摄影机从上往下移动中拍摄一个母亲紧抱着女儿,后景仍是射进强烈逆光的窗子。 #p#分页标题#e#
镜头7 四五个女人光着身子在前景,背景处的两扇大铁门打开,镜头跟着女人进去,镜头前的女人越来越多,切换。
镜头8 门外,全景,几个女党卫军关上大铁门。
镜头9 切至关门动作的中景。门关上后镜头推上门上的小玻璃圆孔,可见里面的妇女。
镜头10 浴室里的妇女们,灯黑掉。女人们惊恐的叫声。
镜头11 特写灯亮或是某处窗子射进来的光照亮一老太太惊恐万状的脸。
镜头12 特写一小女孩在哭。
镜头13 近景老太太与一女人相抱,摇至另一妇女。
镜头14 仰拍近景背景有一亮光,女人们走来走去,画外仍是贯穿这个镜头的女人的叫声。
镜头15 特写两个女人在哭。
镜头16 特写镜头从几个女人头和脸上摇至上方的水管,又摇回惊恐的向上看的女人。这个镜头末尾小提琴音乐起。
镜头17 镜头从上面拍一群女人,水从远处的喷水头开始喷出。
镜头18 特写母女二人,水从她们头上淋下。
镜头19 镜头从这群女人的头上拍,镜头前的喷水头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