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30年代到50年代末,为“格里尔逊模式”阶段,格里尔逊首创的“画面加解说”模式逐渐被演变成“上帝之声”般“自以为是的说教模式”,二战结束后,这种模式就“失宠”了。
2,整个60年代,是“真实电影”(又叫“直接电影”)取而代之并兴盛的时期。它排除导演的一切干预,“它直接、坦率,仿佛拍到的乃是特定人物日常生活中未经修饰的事件,所以‘真实感’更强”(比尔·尼科尔斯语)。但是,这种电影“有时使人困惑,更时常使人为难,难得向观众提供他们所寻求的历史感、时代背景或前景”。
3,因此,到了70年代,“我们又看到了第三种风格,它常常以采访的形式进行直接表达(人物和解说员直接向观众说话)”,“形成了当代纪录片的标准模式”。
4,到了80年代后,美国为首出现了第4种模式——自省式(Self-relfexive)。“纪录片把评述和采访、导演的画外音与画面上的插入字幕混杂在一起,从而明白无误地证明了纪录片向来是只限于再现,而不是向‘现实’敞开明亮的窗户,导演向来只是参与者——目击者,是主动制造意义和电影化表述的人,而不是一个像在真实生活中那样中立的,无所不知的报道者”。